□法治报通讯员 王燕虹法治报记者 徐荔
2019年6月,上海市南汇监狱,一个月后即将刑释的服刑人员刘某惴惴不安,情绪低落。21岁的他正值青春年华,却因3年前的一次鲁莽锒铛入狱,导致亲人离散,前途茫茫。
亲人失联,即将回归的他该何去何从?刘某陷入了无边的焦灼……
想帮家人分担房租的他撬开门锁
今年6月的一个工作日,南汇监狱综治专职民警陈磊接到监区民警顾春打来的电话,电话中顾春告诉陈磊,服刑人员刘某即将回归社会,但是自从入狱开始,刘某就和家人失联了,即将回归社会的他除了想找一份稳定工作重新好好生活,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找到家人。但是家人在哪?刘某毫无线索,这意味着出狱后的他将无家可归,刘某为此忧心忡忡。
针对刘某的回归问题,监区民警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由民警顾春与监狱职能科室进行对接,借助社会帮教力量帮助刘某实现求职寻亲的心愿。
据了解,刘某服刑期间,监狱曾多次与刘某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和村委会联络,却始终无法得到他家人的任何讯息。如今,刘某即将回归社会,如何帮助他找到家人呢?挂断电话,陈磊赶到了监区。
通过顾春的介绍,陈磊了解了刘某的基本信息。刘某的老家在安徽,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现年21岁。
谈话室内,陈磊见到了刘某。刘某身材高瘦,满脸稚气,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小些。在谈话中陈磊了解到,刘某之所以盗窃与家庭环境有关。“因为当时看到哥哥们为了房租吵架,我就想帮他们分担生活压力,学人家到商场里偷东西。”刘某惭愧地说。
原来,刘某13岁那年就跟随家人来到上海生活,母亲和两个哥哥在店里打工,父亲则干着收废品的活,当时已经辍学的刘某没事就给父亲帮忙。4年后,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2015年初,刘某的父亲积劳成疾,因病离世,刘某就跟随打工的哥哥们生活,平日里东游西逛或者在游戏厅打打游戏。
因为经济拮据,兄弟之间经常发生争吵。一次,刘某打游戏回到出租屋内,看到哥哥们正因为付不出房租吵得不可开交,一旁的他心里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也应该为家里出点力。但是如何才能弄到钱呢?刘某没有正当的职业,也没有赚大钱的能力,想要快点弄到钱,刘某就动起了歪脑筋。一天,刘某趁着夜色,带着工具来到某商场,撬开门锁,进到店里实施了盗窃。
刘某很快便被警方抓获。在看守所内,刘某的大哥曾去探望他,还给他带了贴身衣物,刘某感到十分温暖。但是,随后家人的举动却令刘某感到不解,从被判刑到移押至监狱服刑这段时间里,刘某的家人“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也没有任何消息。难道家人不要自己了?或是出了什么意外?在狱中的3年,关于家人的疑问始终萦绕在刘某的心头,他百思不解。
谈话中,刘某的情绪低落,他坦言入狱之前他没有过正式工作,一直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如今就要回去了,他想找家,“我害怕没有人接我,担心出去以后没有地方待。”
他的家人为何千呼万唤不见踪影
刘某不知道家人失联的原因,所有理由都只是他的猜测。而在刘某入狱之初,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身份的不同,刘某害怕、紧张,再加上家人联系不上、失去自由等因素,刘某不知如何自处。年轻气盛的他常因琐事与身边的服刑人员争吵打架,多次违反监规纪律,还曾被严管。
不过,如今刘某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一言不合就动手,遇事知道与人沟通,积极向警官汇报自己的思想了。
“我没念过几天书,入狱不久警官帮我报了文化补习班,还鼓励我参加了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折纸项目的学习。在身边服刑人员的带动下,我还参加了监区组织的读书小组,通过练字修身养
性,不再像刚来的时候动不动就跟人家打架了。”刘某告诉陈磊。服刑3年来,通过监狱民警的管理教育,年少的刘某逐步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积极改过自新。在监狱内,他学习文化知识,遵守监规纪律,用行动争取良好的改造成绩。随着回归的日子越来越近,他越发想念家人,并渴望有一份能够谋生的工作。不过现实的问题也常让刘某感到彷徨,民警发现他时常看着窗外发呆,晚上也会失眠。
基本了解了刘某的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后,陈磊走出了谈话室。刘某的情况让陈磊他们感到心里不是滋味,现代社会通讯信息如此便捷,一名服刑人员怎么会与家人失去联系三年?监狱民警大海捞针般借助地方力量排摸,刘某的家属却千呼万唤不见踪影,难道是他们不愿与刘某来监相认?这背后是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刘某马上就要回归社会,如果找不到家人,他是不是能先接受帮教人士的安排,安心找一份工作,生活稳定下来再寻找家人呢?关于刘某的情况,陈磊有很多个问号。
经过梳理后,陈磊将刘某的情况向向科室领导汇报,并按照监狱的安排向上级部门汇报了面临的工作困难,以期望寻求上级组织的指导和帮助。得知刘某的现实困难,局综治办给予了监狱大力的支持,在局综治办的协调下,上海市安徽商会对刘某伸出了援手。
没有亲人迎接的他有了新“家”
2019年7月2日,在南汇监狱,刘某见到了三位帮教志愿者:安徽商会副秘书长汪洪根、商会会员部部长谭洁敏等。
帮教志愿者与刘某现场沟通,了解了他的情况,鼓励他好好服刑,也表示愿意在他回归社会后提供一个工作就业的机会。刘某非常感动,承诺一定会珍惜。
帮教中,刘某也提及了寻找家人的心愿,并提供了一条线索:母亲曾在长宁区的一家大型商场的餐馆工作。根据线索,帮教志愿者及时前去寻找,但可惜的是并没有找到刘某母亲。
转眼就到了刘某刑满释放的日子。一大早,顾春就带着已经换回自己服装的刘某走出了监狱。在监狱门外,帮教志愿者们已经在等候了。
走出监狱的刘某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走出监狱的路仿佛是他走向新生的路。重获自由的刘某满怀欣喜地走向前来迎接的帮教人员,目光中流露出期盼,当发现没有亲人的身影时,他的神情有几分失落。
顾春将刘某的个人物品递给他,“回归社会之后,接下来是新的人生,祝你工作生活都顺利。”
刘某告别顾春,在陈磊和帮教志愿者的陪同下一起赶往愿意接收他就职的公司。一路上,刘某有些沉默。不久,目的地到了。刘某没想到公司竟然为他举办了一场欢迎会。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综合治理办的民警与公司负责人都对刘某给予了鼓励,期待刘某在帮教志愿者的协助下,顺利融入社会。
面对在座人员关切的目光与欢迎、信任的态度,刘某由于没有找到家人的情绪暂时一扫而空,感激地表达出一定会认真工作,迎接新人生的意愿。
家人团聚终于解开长达3年的疑惑
就在欢迎会快要结束的时候,陈磊接到监狱打来的电话,这个电话让陈磊非常欣慰——刘某的家人找到了!而且他们就在来公司的路上。原来,刘某的家人也去监狱接刘某了,但他们比帮教志愿者慢一步,双方擦肩而过。从监狱民警处得知刘某已经得到安置,他们也很高兴,并根据民警的指引匆匆赶来。
3年,刘某终于见到了家人,他激动不已。
可是这些年来,刘某的家人为什么没有探望他呢?这次团聚,一切疑问都解开了。刘某的家人告诉民警,其实刘某被抓后,他们非常生气,知道他入狱,也不愿去看望。 不过毕竟是一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的气也消了。刘某的家人曾经去过南汇监狱想探视他,但是他们没带会见所需的相关证明而未能如愿。
此后,由于在外忙于生计,刘某的家人没有回乡开证明,所以一直没有再去监狱看望刘某。至于书信、电话联系,他们则因为经常外出打零工,没有固定住址和电话,在监狱服刑的刘某更是无从知晓相关联系方式。
尽管平时没有联系,可刘某的家人还是牢牢记着刘某的出狱日期。所以刘某刑满释放当天,他们特意借了一辆汽车想接刘某回家,没想到却来迟了。
听到家人的解释,刘某纠结了3年的思想包袱终于放下了,原本对家人的猜疑和怨气也都烟消云散,噙着泪水难为情地笑着说:“我犯了错,家人却没有抛弃我,心里挺感动的。”
得知刘某在帮教志愿者的协助下,获得了一份难得的就业机会,家人在欣喜之余,严肃地叮咛刘某要好好工作,不能再搞歪门邪道。刘某也一再承诺,从此洗心革面,好好工作,开始新的人生。
刘某的平稳回归安置让人欣慰,南汇监狱副监狱长陈礼松也表示,刑满释放人员顺利融入社会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持,希望有更多企业能承担起社会稳定的责任,更多的社会团体能加入到安置帮教的队伍中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