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依旧是许多人“买买买”的“购物节”,也有许多人聚在一起庆祝“光棍节”,但不知有多少人知道,11月11日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1周年,一部有关一战的电影就在“双十一”这天上映——《他们已不再变老》。
《他们已不再变老》是由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的战争纪录片。”
《他们已不再变老》
导演:彼得·杰克逊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新西兰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9-11-11
片长:96分钟
内容简介:
电影聚焦于1914年—1918年一战士兵的日常生活。片中大部分史料均为首次公开,制作团队应用最顶尖修复、上色及3D技术,将百年前影像进行全彩修复并重新加入声效,以英国老兵口述史为旁白还原一战士兵的遭遇和感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们每天生活在死亡笼罩之下,面对镜头却依旧绽放笑颜。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新型武器的测试,然而下一次就是活生生打在血肉之躯上。他们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大男孩:他们一起吹口琴晒太阳体会战友情谊;他们穿越战壕高歌前行,仿佛春日里的郊游;即便伙食简陋也能用炮筒里的鲜花进行点缀……
《他们已不再变老》的片名来自英国著名诗人劳伦斯·比尼恩。在一战中的1914年,他撰写了《谨献给阵亡将士》,其中有几句名句:他们不会变老;岁月没有留下沧桑的痕迹;每当夕阳西下,朝阳升起,我们都将纪念他们。
大约5年前,帝国战争博物馆问彼得·杰克逊是否有兴趣为一战停战100周年拍摄一部纪录片,他们对杰克逊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杰克逊必须使用他们的馆藏胶片。帝国战争博物馆保存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拍摄的最伟大的原始影像档案之一——至少有2200小时的珍贵馆藏。他们的另一个诉求是,想让这些胶片以一种新鲜且原汁原味的方式被呈现。
杰克逊的爷爷曾作为英国陆军军官参加过百年前的那场战争并饱受战争创伤。在杰克逊的成长过程中,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一战的书籍,这也成了他一生的兴趣所在。杰克逊回忆,他的爷爷1940年便去世了,“没有留下任何信件,也没有日记,只有几张照片。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当我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我了解他曾经那段经历的机会。”
接到邀请后,杰克逊开始思考如何运用现有的电脑技术复原这些百年影像。杰克逊带领制作团队,在看完大约250个小时的胶片,听完来自241个老兵近600个小时的访谈后甄选素材并进行重新剪辑,仅这个过程就花费了一年的时间。
他们在这些百年历史的素材上应用最顶尖的修复、上色及3D技术,除了“修复”画面,杰克逊努力让当时的对话、声音尽量被还原,“正如士兵眼中的战争是彩色的,他们的经历同样不是静谧的。我想尽我所能,让他们的所听所言都具象化。”
影片唯一的旁白,也来自曾经参战的老兵——这些娓娓道来的声音,挑选自超过600小时的英国广播公司和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保存的老兵访谈素材,被存放于“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名录里。
在花大量时间研究影像资料的时候,许多内容也刷新了杰克逊对一战的认知,比如,有段镜头是当英国士兵受伤后,被俘虏的德国士兵也会参与进来救助,“他们其实是对立的两方,却都在试图挽救受伤人员的生命。是英国士兵还是德国士兵并不重要,他们只是想拯救生命。这是我在之前的电影中从未看过的。”
杰克逊希望年轻人看了这部电影仍会记得一战,“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多年轻人都懒得去想的问题。他们会认为这是已经过去的历史,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已不再变老》希望年轻人可以对一战提出问题,在这些故事被遗忘之前得到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该影片主要以英国为焦点,“我们没有谈论法国档案馆,美国档案馆,加拿大档案馆,或者德国档案馆里有什么。利用那里人们的图像和声音来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其他方面,无疑还有很多机会。”在杰克逊看来,《他们已不再变老》或许只是反思日益远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章,“我希望我们已经为日后许多类似的纪录片打开了大门。”
(栎之/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