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上海:智慧公安赋能让城市道路更安全

本文字数:1260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昨天,上海第三十三次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全市集中统一行动拉开帷幕。来自上海警方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6%、11.9%。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安全的背后,不仅体现出交通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市民交通安全意识的整体提升,更有着“高科技”和“大数据”的强大支撑。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依托“智慧公安”赋能,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融入交通管理,打造智慧交通的“上海样板”。先后在浦西世博园区、黄浦泛外滩地区、国展中心周边共33平方公里区域内,试点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参与者,道路通行效率平均提升10%,记者获悉,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外环线内1300余个路口,下一步还将扩大该系统应用范围,形成规模效应,有效提升区域通行效能。

此外,针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治理难题,上海警方还在探索推进基于RFID技术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非现场执法系统。目前,已在外环线内的重点路口、路段完成相关采集设备的建设安装,为6万辆从事快递、外卖行业的电动自行车完成电子车牌的换发上牌工作。

记者获悉,新技术的应用还实现了对“假套牌”嫌疑车、克隆出租车、“失格驾驶员”等违法车辆和人员的精准打击,用隐藏的“深目”守护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近年来,为加强大型车交通违法整治和事故防控工作,公安交警部门与企业合作,建立定期数据分析和共享应用机制,通过对“两客一危”车辆实现全天候监管,建立了“交通运输行业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落实对大型车事故风险的有效防控。

“以易造成交通事故的渣土车右转弯为例,过去虽然也有本市渣土车右转弯限速10公里/小时的规定,但由于缺少实际的监管手段,一些驾驶人往往无视这项规定,右转行车速度过快、不按规定礼让同向直行的非机动车和行人。而有了平台之后,车辆右转弯的信息会实时记录,一旦超速就会报警。”交警总队事故处吴皓告诉记者。

据悉,目前,公安交警部门每周都会对各家企业右转弯超速的报警数据进行梳理,并让属地交警上门对报警数环比上升的企业进行教育整改,企业内部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叠加管理,有效降低了相关事故发生率。截至目前,公安交警对20家企业开具了整改通知书,10家企业责令停业整顿。

而多项便民举措也让市民办事更便捷。上海全市共有100余个派出所设置了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实现让市民“家门口”就近办理交管业务。在不远的将来,全市派出所都将全部开通便民“综合窗口”相关服务项目。

针对人民群众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驾驶证办证换证需求,上海公安机关还推出了“警医邮”服务。截至目前,“警医邮”便民服务办理的业务量已达到60万笔。

今年以来,“上海交警”APP已新增了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六年免检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申领、机动车抵押登记、新车临时号牌申请、交管法条查询等多项新功能。截至目前,APP累计注册用户657.8万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2019-11-26 2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