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多好的制度和举措,我们以后腰板挺得更硬了!真正用心了解过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才会提供给我们优质的检察服务。”一场座谈会后,涉企案件被害企业负责人给检察官送上锦旗。
“在严厉打击涉企案件的同时,还主动帮助企业堵漏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既用心又给力!”一场检察建议公开宣告后,嘉定区人大代表朱敏竖起了大拇指。
是什么让企业负责人和人大代表齐齐点赞?是为大小企业能安心发展、市场环境能良性有序而做出的努力。今年以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紧贴优化营商环境法治需求,加强对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平等保护,更加主动服务企业、亲近企业、帮助企业,为贡献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检察力量。
检察建议
助力堵漏建制
今年11月,嘉定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肖友广带队来到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嘉定供电公司调研嘉定区用电秩序和安全情况。除此之外,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检察建议的形式为企业送上一份“维权宝典”。
这还要从今年上半年该院办理的一起窃电案说起。犯罪嫌疑人刘某在寒暑季节性用电高峰期间,利用部分居民贪图小利的心理,大肆非法“经营”帮助用户违法改装电表进行窃电的“业务”。截止案发,窃电金额达13700余元,而他本人从中获取非法所得11000余元。日前,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而居民徐某也因使用刘某改装的电表窃电且累计窃电金额3500余元,构成盗窃罪而被判处拘役三个月。
“一个个不起眼的电表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该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仇建芳是该案的承办人。她介绍,用电存在安全隐患、次生违法犯罪初现端倪、居民诚信守法意识淡薄等问题都反映了出来。供电公司也表示,长期以来窃电现象屡禁不止,如同“割韭菜”一般,“割一茬,长一茬”,说是工作中的“顽疾”和“痛点”一点也不为过。
通过案件的办理,检察官还发现窃电违法犯罪已经到了十分猖獗的程度,作案范围涉及本市浦东、嘉定、市区、市南、市北等多家供电公司管辖范围,且呈现出交叉结伙、团伙作案的苗头性倾向。
针对问题,该院用检察建议书给出“解决之道”:一是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和检查,尤其是对居民电表等电力设施,要设置电力设施保护标志,加强维护、检修和更新和对电损异常区域的巡查。二是与公安机关、电力执法部门、电能表强制检定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和协作检查机制,加大犯罪打击力度;明确窃电行为与违约用电行为的界限,杜绝“以费代罚”“以罚代刑”。三是加强安全用电诚信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宣传,提升全社会守法用电、科学节电的意识。
平等保护
体现责任担当
“不仅仅是供电公司这样的国有企业合法权益才值得维护,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同样是我们的职责。”2019年5月,经嘉定检察院审查起诉,一起职务侵占案的两名被告被判刑。案件虽然告一段落,但检察官却说工作还没结束。
“企业是受害方,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一定要维护好,但在办案的同时,更要注重标本兼治,帮助企业堵漏建制。”检察官介绍,“这个案件的发生,被告人和被害公司都有责任。固然有两名被告利用上司信任和职务便利的原因,但事实上,被害公司暴露出来的种种管理上的问题和不规范也间接给两名被告的行为开了一路的‘绿灯’。”
为此,在案件办结的同时,嘉定检察院向该企业制发检察建议书,对企业在人员招录、印章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了增强检察建议刚性,该院还召开公开宣告仪式。
“检察办案不能就案办案,在案结事了的同时,更应注重挖掘案件背后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延伸办案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检察官介绍,近年来,该院深入安亭经济城、江桥经济城、南翔经济城等民营企业注册地实地走访调研数十次,实地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需求。针对企业内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出现的漏洞,以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堵漏防漏,助力企业建章立制。
“十项措施”提升服务效能
一家民营企业经营者为牟取非法利益、偷逃国家税款,在无实际业务往来的情况下,以支付票面额一定比例开票费的方式,通过他人为自家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税额7万余元。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补缴全部税款。嘉定检察院对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做出精准量刑建议,后法院采纳该院的量刑建议,作出拘役五个月,缓刑一年,其公司罚金2万元的判决。
“这是我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一起典型案例。”嘉定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张晓兰介绍,“民营企业的责任人一旦被判实刑,不但企业无法继续经营、企业职工面临下岗,而且也会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该院今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嘉检在行动”十项措施》,强调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及其负责人案件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政策,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法从快办理涉企案件,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负面影响,防止出现企业停产停业和员工欠薪罢工的情况。
不仅如此,根据“十项措施”规定,该院会在案件受理时启动“服务必要性审查”机制,对涉营商环境案件会一一标注。对涉营商环境的在押人员,实现羁押必要性案件审查率百分百,为企业恢复生产和经营提供有利条件。
侵害知识产权类案件一直是侵犯企业合法权益案件中的重灾区。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假冒汽车零件品牌、白酒品牌、咖啡品牌、机油品牌、蓄电池品牌……仅该院办理的案件来看,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已经浸入到多个行业。除了重拳出击,依法办案之外,嘉定检察院还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企业的保护力度。“十项措施”也给出答案——检企联合共筑知识产权犯罪防御阵线。
“企业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首要受害者,同时也身处知识产权保护一线。我们一直努力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一直努力将优质的司法服务带给他们。”据介绍,作为推动服务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有力措施,该院率先创立了联络检察官制度,组织十多名一线骨干检察官与企业进行对接,并通过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联络检察官通过送法上门、送法进企的形式,针对企业的高管和技术人员展开法治教育,帮助企业构建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及制度。“企业自控与检察外助相结合,方能全方位优化企业法治环境。”在听完一场普法讲座后,一位企业主管感触颇深。
跨区域协作紧跟发展大局
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既要“精准”服务到企业的心坎上,又绝不是只限于一事一案、一地一区,而是要将检察工作融入区域发展大局之中。2018年,嘉定区与江苏省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嘉定与昆山、太仓三地在城市空间联动、产业协同创新、环境共同治理等领域深入合作,无缝对接,开启“嘉昆太”同城时代。
事实上,嘉昆太三地检察机关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诸多交集,例如跨区域流窜作案案件的办理、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未成年人异地观护帮教、管辖权确定和执法司法标准统一等。因此,嘉昆太三地检察机关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系统化的检察协作同样势在必行。
2019年7月26日,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太仓市人民检察院举行嘉昆太区域检察协作签约仪式,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检察协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将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正式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固定下来。
根据《意见》,嘉昆太三地检察机关围绕服务保障“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加强区域检察联动,协同推进各项服务保障措施,为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区,提供更高质量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围绕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联合调研、联合行动、联合宣传等形式,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打好“嘉昆太”检察组合拳,共同为“嘉昆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法治保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