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综合

生动的“上海实践”: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宪法宣传周”首日侧记

本文字数:2078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昨天,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宪法宣传周”活动拉开帷幕,全国宪法宣传周主场活动也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社区市民中心举行。第一部党章诞生地注入的宪法新内涵,立法联系点的“传递民意”,中小学的浸润式普法教育,都让宪法这一根本大法有了生动的“上海实践”,也让宪法流淌进了这个城市脉络中。

宪法红从这里启航

昨日清早,尽管天气有些阴冷,但在老成都北路7弄30号的老式石库门建筑前却是人头攒动。黑色的瓦片、青色的砖墙,在一片红色的宪法宣传周的展板映衬下,分外醒目。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二大”)会址。今年本市第三十一届“宪法宣传周”开幕式也在这里举行。同时“中共二大”会址还举行为期三个月的“依宪执政、初心使命”宪法主题展,市民朋友可以免费参观。一大早上海许多市民都从城市的各个地方汇聚于此,在宪法宣传周的首日,前来参观,在一片“宪法红”前留下照片以作纪念。

上海市民与宪法的深厚感情,源于宪法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田汉在上海的徐汇区创作了国歌的歌词,聂耳在上海的淮海中路谱写了国歌的乐谱。而上海的虹口区则是国旗的一个诞生地。国徽的定稿人清华大学的高庄教授,同样也是上海人。

在二大会址的党章历程厅,陈列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产生的所有党章或党章修订案,60余种各个时期的珍贵党章版本铺满整整一面“党章集锦墙”,这只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1300多本馆藏文献中的一小部分。每一本党章背后,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宪法制定的各项条件也相继成熟。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正式问世。随着人们要求发扬民主、健全法治的呼声不断加强,82宪法即我国的现行宪法正式出台。

此后每一次的修宪都可堪称为一部史诗。

1988年修宪为私营经济正名。

1993年修宪为社会主义奋斗。

1999年修宪为依法治国欢呼。

2004年修宪为保障人权点赞。

2018年修宪是为全面实行宪法呐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我们每一次的修宪都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

“良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昨天上午,古北市民中心迎来了司法部刘炤副部长,同行的还有中央网信办等20多个国家部委的有关同志。

在市民中心的一侧墙上,有一副市民的画作显得非常特别:这一头是上海市景,那一头是人民大会堂,一道绚丽的“彩虹桥”将它们相连。彩虹桥上一只白鸽把标志着基层立法点的信从这头捎到了那头。画作生动地展现了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将“民意”直通全国人大,将“民智”融进城市的治理管道的初心。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四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也是唯一设在街道的点,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迄今已完成30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集,1800余人次直接参与立法意见征询,归纳整理各类意见建议490余条,其中25条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

昨天,一场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司法机关、社区街道、校方等代表就该法律的修订发表着真知灼见。

“上海乃至全国有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子女在中国生活学习,也因此设立了许多国际学校,但目前没有一部法律对国际学校进行规范。”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顾薛磊从司法实践谈起,“在个别案件中出现过外籍教师侵害未成年学生的情况。”为此,他建议将国际学校也纳入到未保法的体系中。

上海建青实验学校校长潘敬芳则建议将惩戒权也写入未保法中。她指出,校园欺凌会对其他孩子带来权益损伤,因此对于“熊孩子”的惩戒十分有必要,同时,惩戒权也要明确规定禁止行为,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保护好每个孩子的权益。

尊宪从孩子抓起

“小虎对于同学小海的欺凌行为是绝对错误的,而小海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呢?”

“我们的法治课堂交给大家一个应对秘诀就是‘NOT’原则。”

“‘N’代表‘No’,面对校园欺凌开始就要有个明确反对的态度。”

“‘O’代表‘OUT’,要学会保护自己,想办法脱离险境,并争取保留证据。”

“‘T’代表Tell,遇到欺凌,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

昨天,由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司法局承办的2019年全国宪法宣传周主场活动中,松江区民乐学校学生表演了一个有关校园欺凌的法治情景剧。这也是该校模拟法庭活动的缩影。

为了使法治教育校本化、特色化、课程化,民乐学校基于家长和学生的法制教育调研,收集师生真实案例,罗列事实板块,借助专家团队指导,推出了明理尚法的学校法治教育读本。同时,学校联合检察院、司法局、法院、律师等法律专业团队,打造专业模拟法庭体验课程,进行创新型浸润式普法。

从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开始,教育部每年在全国宪法日当天举办教育系统叫宪法晨读活动,通过网络与全国各地的分校及广大学校连接互动,共同诵读宪法。通过营造仪式感、庄重感,培养学生们对宪法的尊崇感。2018年,有21万所学校千万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宪法晨读活动。

据悉,目前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在各地已经普遍设立,正在进一步的推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4 生动的“上海实践”: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2019-12-02 2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