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因被司法强迁时索要360平方米新居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奉贤奉浦街道居民王强成了一位“老信访”,对各方声音“油盐不进”。直到新调任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斌上门走访,以 “100%的努力”,做 “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才一点点融化了王强心中的坚冰,在坚守法治底线的基础上,圆满解决司法强迁问题,也让王强住进了舒适的新家。
拆迁可以搬新居,本该是件喜事。但是,王强一家却因此走上了信访之路。“360平方,否则免谈!”这样的要求没法满足,他的心门也从此紧闭,无法接近,更无法沟通。难道僵局就要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吗?
这天,新调任的奉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斌约好要来上门走访,但偏偏当日大雨滂沱。算算二十公里的路程,王强几乎就“等着”这个胡书记食言了。
可快到约好的时间点时,一个朦胧的身影出现在雨中,由远及近走到了王强眼前。只见胡斌浑身湿透了,却还一再致歉差点迟到。
王强赶紧递上纸巾,一递一接的瞬间,王强似乎忘记了之前的对立。
多少次鞭辟入里的宣讲,多少次语重心长的面谈,多少次开诚布公的谈判,都被王强那个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360平方”给阻断。由于王强的房子是司法强迁,核定房子的平方数不能突破,这是法律的底线。胡斌深深知道,要让王强回归理性,就必须引导他打开心结。
这间租的屋子很寒碜,王强老父亲行动不便,儿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胡斌开门见山地说:“有些话你可能听着不舒服,但我说的都是真心话。在面积不变的前提下,一套改成多套,地段楼层可优化。”多年的检察官生涯,让胡斌习惯了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提出建议、方案完善、开会论证……一步步都依法依规。胡斌坚信:“拍拍自己的良心,是不是在为群众办实事,终能换来群众的理解。”
胡斌和王强一样,都是1967年生人。此前漫长的几十年,他们的人生是两条平行线。但坐下来一谈,竟发现有个老交警是两人共同的好友。王强一下子感觉眼前的胡书记亲切多了,而胡斌的一番话也慢慢沁入了他的心坎。
这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到中午12点。临走时,胡斌紧握着王强的手说,别再耽误了,听哥的!望着胡斌远去的背影,王强心里五味杂陈。
后来的一天,当王强在来电中响起了一声“哥”时,胡斌能够感受到王强内心的坚冰已开始融化。可当得知王强被查出肝癌,胡斌心头“咯噔”了一下。
病床上的王强明显消瘦了许多,他没想到胡斌会如此牵挂自己的病情,还专程前来探望。动迁成为上访户,让全家陷入颠沛流离的困境,绝症的阴影,更让他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王强辗转反侧,自问得失,难免以泪洗面。
“于公于私,你都应相信我”“这是老百姓最后的利益,必须维护”……胡斌的话不断回旋在王强的脑海中,他想起了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想起了那个风里来雨里去的身影,想起了那份字迹工整的方案……
【点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年后的今天,王强早已搬入新家。据悉,每当王强家庭遇到困难,胡斌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还帮王强妻子解决了工作问题。
胡斌表示,信访户的事对政府来说可能是1%,可对个人来说却是100%,做信访工作就要尽100%的努力。正因为这样的专业、细致、耐心、周到,才能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胡书记说不行的,肯定不行,胡书记说行的,肯定会给你结论!”王强遇到信访户都会这样讲。而每次见到胡斌,他都会亲切地叫一声哥。 (王强为化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