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重点

小建议推动社会大治理 今年全市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万余件

拟全市推行人民建议征集基层联系点

本文字数:2936

2019年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收到表彰 市信访办 供图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一条小小的人民建议,如何撬动城市发展的引擎?在近日由市信访办召开的2019年度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总结会上,100件受表彰的优秀人民建议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上海在全市面上推行“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将此作为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取百姓心声,积极响应群众所盼,促进信访工作回归群众工作本位。如今,越来越多的建议正推动政策落到实处。

来自市信访办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接收处理群众意见建议事项2万余件,征集涉及城市发展的各类建议2000余条。其中,以摘报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重要人民建议事项139件,在到期应办结的91件建议中,采纳和部分采纳共计88件,采纳率达97%。据悉,本市将探索推行人民建议征集基层联系点制度。

1个月落实

24小时便利店当上“领头雁”

“便利蜂”是一家主营24小时智慧便利店的公司,在华北、华东主要城市开设有1000多家门店,可是在进入上海之初,“便利蜂”负责人刘晔青却发现了一个经营上的问题。

“按照《上海市便利店安全防范管理暂行规定》,便利店夜间要配备2名员工值守,否则将受到处罚。”刘晔青深知,当年这一规定出台,是考虑到便利店现金较多,安保设施不发达的现实情。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便利店安防设施的升级,在大力提倡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夜经济”的当下,该规定存在的外部条件已经不再具备,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制约了便利店的发展。

“当时,我就冒出了给相关部门写封信、诉诉苦的念头,但其实也担心,自己会做了‘出头鸟’。”经过深思熟虑,刘晔青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废止便利店夜间需2人值守规定的建议》。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信发出两天后,市信访办的同志就电话联系了我,对建议中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指导我进行补充完善。”刘晔青告诉记者,随后,该件以摘报的形式得到市领导批示。一周后,公安部门即联系建议人召开专题会,与市连锁经营协会、主要连锁便利店、主要技防设备服务商共同商议改进方案。

9月初,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印发相关通知明确:“各便利店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后来,市公安局又出台了《上海公安机关促进本市夜间经济发展“八条举措”》。“其中‘24小时便利店不再要求夜间必须安排2名人员值守,企业可通过技术加强防范’,就源自于我的这条建议。”刘晔青没有想到,从建议提出到落实解决,前后才不到1个月的时间,而自己原本还担心做了“出头鸟”,没想到却成了“领头雁”。

聚焦城市治理

金点子变成城市发展“金钥匙”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智慧,群众的智慧推动城市的创新和进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表彰的100件优秀建议,建议人的视野和关注的问题,涉及到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展现出城市主人翁的精神。

建议人倪卫华《关于加强非海关监管海运码头运营管理的建议》就是从一起个案引发的社会面思考。

据悉,去年,上海某码头在查处一起白糖走私案件时,发现非海关监管海运码头存在监管漏洞。“本案走私的只是普通货物,如果走私货物为违禁物品,势必造成更大危害。”鉴于此,建议人提出加强信息登记,实行“档案化”管理,同时加强信息互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海事、港务等相关行政管理单位间的信息互通与共享,合力规范码头作业行为。

在建议人饶黛《关于加强酒店卫生监管的建议》中,就基于此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酒店行业卫生乱象问题,从推动酒店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支招,建议增设“黄牌”警示,将卫生监管部门对酒店卫生的检查结果与酒店评级挂钩,监管部门对于卫生检查初次不达标或违规的酒店,通过“亮黄牌”给予警示,让其整改;对于屡教不改的,则通过“亮红牌”降级或取消其评选星级称号的资格。

补上担架床漏洞

为生命救助畅通“绿色通道”

在今年获评的百件优秀人民建议中,建议人王磊说,让他感到最有价值的,是自己的这条建议畅通了120救护的“生命通道”。

今年年初的一天晚上,王磊8旬高龄的岳父在家中突然昏倒,120紧急送医后,却因为医院急诊中心没有多余的推车式担架床,几经周折多花了20分钟。

“岳父经过救治最终脱离了危险。虽说虚惊一场,但对临时租借担架床一事,我却始终有些难以释怀。”王磊觉得,上海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每天的急救量不在少数。急救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细节做得不好,都会让心急如焚的家属愁上添“堵”。

基于这些考虑,王磊开始着手调查。“我跑了多家医院,发现这个问题并非个案,在上海各大三甲医院普遍存在。一方面病人家属很无助,而另一方面120急救中心也很无奈,因为这会大大影响120救护车运转效率。”

王磊通过调研做了一番分析,发现导致担架床缺失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三甲医院急诊病人送诊量本身就过大,而另一方面急诊小病占用担架床,甚至长时间占用担架床的现象也不少见。

前期工作做全后,王磊提笔写下《关于完善120救护工作  让“生命通道”更畅通的建议》,分别就急诊资金投入、急诊医生考核、引导急诊分流等提出了三点建议。让王磊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建议很快引起了市信访办的高度关注,在多次沟通完善的基础上,最终以《人民建议摘报》形式报送给市领导。

市卫健委和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此后明确要制定专项规划,完善急救资源布局和加强区域定点救治;加快建设统一的院前信息系统,实现院前院内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加强急诊部的标准化建设;宣传引导患者合理利用急救资源,努力改善“急诊不急”的状况。

深化建议征集

一个建议指导推动一个面上工作

与往年相比,今年,人民建议内容更加贴近“老、小、旧、远”等民生领域,关于完善长护险评估、关爱发育迟缓幼儿、规范0-3岁早教市场、加强旧改中止地块管理、推进老公房加装电梯等建议纷纷出现。其中不少都得到市领导批示和各责任单位的及时采纳、落实,真正做到一个建议指导推动一个面上的工作。

比如市民提出关于规范本市破损道路修复工作的建议,推动市交通委组织开展道路路面专项整治、井盖高差专项整治行动;市民提出关于关爱“迟开的花儿”、让发育迟缓幼儿延迟入园的建议,以及关于消除义务教育学区变动对二胎家庭影响的建议,推动市教委对全市情况梳理研究,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保障措施,解决类似问题;市民提出关于加强事前告知和事中监管、破解“乱敲承重墙执法难”的建议,市房屋管理局针对问题症结,研究起草相关通知规范事前告知、事中巡查,同时运用  “互联网+”,完善管执联动机制。

“作为汇集民智的重要平台,建议征集不仅细致梳理好群众提出的好建议,更主动设置议题,依托市级征集平台,大力整合工作资源,联合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民政局、市经信工作党委等11家单位,围绕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环保设施开放、养老顾问、人工智能发展等工作重点、民生热点,主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市信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闵行区率先在信访部门设立了全市首个区级层面人民建议征集科,徐汇区设立区信访办社情民意科,探索推行人民建议征集基层联系点制度。未来,建议征集工作将继续深入百姓生活,健全征集工作网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3 拟全市推行人民建议征集基层联系点 2019-12-24 2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