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上海法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再升级。昨天下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法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3.0版》(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计划》)。记者注意到,《专项行动计划》共分5部分21条,从推进重点环节机制流程再造、完善破产审判体制机制、精心打造“两个一站式”平台、强化内外协同联动、工作要求等5个方面,对上海法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举措、具体任务、时间节点等作了全面布置。
日前,上海法院近期上线了“上海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与司法、银行、证券等行业调解组织以及全市6400多家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在线对接,共同构建“市—区—街镇”三级诉调对接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各类纠纷和谐高效解决。目前,上海全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收案数占一审民商事收案数的51.9%,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案件调解成功。
在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46位跃升至31位,连续第二年位列营商环境改善幅度全球排名前十。
上海是世界银行评估中国营商环境的重要样本城市之一,上海法院在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中承担了“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两项指标的牵头任务。根据《报告》,去年上海“执行合同”指标提高了2.75分,在我国此项指标提升中占比78%;上海“执行合同”指标位列全球第三位,其中的“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位居全球第一;“办理破产”指标大幅提升10位次。
据悉,“执行合同”指标衡量法院解决商业纠纷所花费的时间、费用和司法程序质量指数,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司法制度和法院工作的质效水平。为此,近年来,上海法院不断强化民商事审判的程序制度保障,提高民商事纠纷解决的质量效率。
针对企业家对维护正常市场交易秩序,保护守约方合法权益的迫切需求,上海法院严格依法认定合同可解除、可撤销的情形及合同法律责任。数据显示,近两年来,上海高院共审结各类合同纠纷73.5万件,对绝大多数案件认定合同有效,依法制裁违约欺诈行为。
为促进审判提质增效,上海高院制定了《关于实行随机自动分案的若干意见》,研发专门的信息化系统,在全市法院实行电脑随机自动分案,确保分案公开透明,提高分案效率。该项举措受到世行专家好评。
在加强破产审判方面,近两年,上海法院不断健全配套保障机制。2019年2月1日,上海破产法庭在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设立,集中管辖原由各中院、基层法院管辖的破产案件、强制清算案件以及衍生诉讼案件(上海金融法院、上海铁路运输法院管辖的除外),有力提升上海破产审判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此外,上海高院大力推进“执转破”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执行不能案件及时转入破产程序。据统计,2019年上海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750件,同比上升83.4%。
上海高院副院长陈萌在发布会上表示,近两年,上海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未来,上海法院将继续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稳步提高上海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营商环境评价中的表现,为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全球卓越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