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点人员在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生活垃圾该如何收运和处理?
回收生活垃圾,仔细喷洒消毒液,静置30分钟甚至1小时后,再次喷洒消毒液......在静安区,有这么一群“可爱”的环卫工人,每天清晨开始,他们穿梭在社区街巷之中,来到每一户隔离家庭的门口,默默干着这些别人眼中“又脏又累又高风险”的活儿。
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实实在在阻断了疫情可能的传播途径,保障了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他们做着城市最脏、最累的活,却有着最善良、最朴实的心灵,是最“美”的人。
“大过年到哪去找人?”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召开疫情防控紧急工作会议,根据全国、上海、区里疫情发展动态,部署街道疫情防控工作。辖区里发现的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已由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治管理,但居家隔离的管理任务落实在社区,对社区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此时,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出现了:这些居家隔离居民的生活垃圾该如何处理?如果随意弃之,很有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甚至病毒的交叉传播。
谁来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街道绿化和市容管理所临危受命。但事发突然又恰逢春节,大年三十,到哪去找人?他们第一时间找到为街道辖区消毒服务的上海俊敏保洁服务公司进行沟通。
“居家隔离生活垃圾要专门清运消杀、规范处置,这是绝对要求,实话说,处理这类特殊垃圾意味着每天都在与病毒近距离接触的边缘。由于时间紧迫,又值春节假期,护目镜、防护服等专业防护物资紧缺。”宝山路街道绿化市容所坦陈任务的内容和风险。出人意料的是,这支专门负责收集处理街道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的环卫突击队在大年三十当晚还是来了10个人,不计报酬,快速集结,火速执行。
他们说:“这个时候街道想到我们,找到我们,说明这任务很难,我们硬着头皮也要上。没有护目镜咱就到青云路眼镜店买泳镜代替,没有防护服就先用雨衣顶上。”
“这事总得有人干!”
老黄原是基层市容战线的一位老党员,业务能力强,已经60多岁的他,原本在家休假,但他觉得自己业务熟,非常时期更需要他,便主动来报到,做好全员调度,设定最佳上门回收线路,最大限度降低次生风险,和大家一道投入一线,满负荷工作!
老胡夫妻俩的老家在贵州,年近90岁的母亲由兄弟三人轮流照顾。今年正好轮到老胡,原想趁春节回老家照顾老母亲,车票也早已买好。接到任务后,老胡毅然选择了退票,改由妻子一人回老家安顿母亲照料事宜。问他怕不怕,他老实地回答道:“怕!但这事总得有人干!”
“小东北”小郇的老家在吉林,疫情发生前,小李腰部不慎扭伤,元旦前请假在老家疗伤,经过一周治疗,腰伤基本恢复。原想着趁春节即可和亲友团聚,又可静养一阵身体,一举两得。但接到电话后,小李顾不得亲友挽留,返沪坚守岗位。性格爽朗的他说:“年轻人,哪里最脏、最苦、最危险,我们就应该冲向哪里!”
老张是江苏人,儿子一家也在上海,原本约好趁春节回老家和亲戚团聚。接到任务后,他二话没说,主动请战。由于工作忙,同时为了家人的安全,他让老伴去儿子家过年,自己一个人留在上海过年,也顾不上看看心爱的孙子。
司机小吴老家重庆,虽然已是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但看上去还像个小姑娘。因为年轻肯吃苦,又有好的驾驶技术,经过培训后,她既负责开“专运车”,又能做隔离人员生活垃圾的消毒处理工作,是一名多面手。她把孩子交给了父母,也积极加入防疫队伍。
“我是党员,我先上!”
给居家隔离人员清运生活垃圾嘴上说不怕,心里还是有点打颤。“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两位60多岁、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给大家打气。
62岁的方强,是上海俊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的经理。作为一名有着44年党龄的老党员,下过农场、进过部队、当过工人,4年前偶然开始从事环卫保洁工作的他,在这份外人眼中充满艰辛的职业中获得了不一样的成就感。为了消除大家恐惧心理,同时为了让大家规范操作、确保消毒到位,第一次上门清运垃圾,方强说:“我先上!”给所有清运人员先进行了一次现场示范。
就这样,从大年初一开始,大家兵分两路,上门为辖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生活垃圾回收、消毒和清运。这一干就是连续十几天,放弃春节休假,甘愿冒着“高”风险。从每天清晨开始,他们穿梭在社区街巷之中,来到每一户隔离家庭的门口,默默干着这些别人眼中“又脏又累又高风险”的活儿。
回收生活垃圾,仔细喷洒消毒液,静置30分钟甚至1小时后,再次喷洒消毒液,整套流程中垃圾必须严格经过两次消毒、多层密封,确保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安全转化为普通干垃圾,再配合“专车收运”,他们认认真真地按照规定流程仔细操作,杜绝可能存在的病毒交叉感染。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实实在在阻断了疫情可能的传播途径,保障了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有点委屈,重新上门”
在清运隔离人员生活垃圾中,他们也会遇到一些“怪事”。刚从居家隔离处清运完垃圾,居家隔离人员给居委打电话说垃圾没人上门回收过,要求立即上门回收。
工作人员其实已经上门回收处理过,并做了记录报告,心里自然有点委屈,可转念一想,隔离人员数时间过日子,心情难免有不好的时候,也就不去争辩解释,重新上门服务。
有位住六楼的居家隔离居民,隔离期间在家大扫除,清出成堆的各式垃圾,虽说并不在规定的服务范围内,大家还是上上下下、一趟趟搬运,由于全身穿戴几乎不透气,散热不畅,很快全身都湿透了,大家也都没抱怨。
“希望能快点好起来”
为居家隔离人员清运生活垃圾的这些天,每天奔波在各个小区之间,他们时常累到腰酸背痛,每时每刻都带着家人的担心和挂念,顶着病毒感染的风险。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在进行,他们也仍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
为了尽量不影响居家隔离人员的正常作息,他们贴心地将上门回收的时间调整为上午9:30至晚上17:00。他们说:“连轴转确实很辛苦,但只要一天不解除隔离,我们就会坚持上门做好每一户隔离居民的生活垃圾回收消毒清运工作。”当下的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再辛苦也要干好自己份内的活儿,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希望一切都能快点好起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