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周末看点

公司隔壁的“垃圾村”消失了

本文字数:1673

曾经垃圾成堆的地块已清理干净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刘莹

“怎么最近办公室的苍蝇越来越多了!”小王一边拍打着停在文件夹上的几只苍蝇,一边皱起了眉。这是一家小微企业员工小王在2019年5月的某个上午。

因为环境问题心烦的不止小王一人,与小王所在公司处同一地块的多家小微企业都被隔壁占地百余亩的“垃圾村”困扰着。

得知这一情况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出手了……

公司隔壁的“垃圾村”

初来繁华的大上海,年轻的小王本以为自己能在这片沃土上大展拳脚,好好干一番事业,但是,异样的气味、不时来“轰炸”的苍蝇蚊子,总是打扰到她的工作思路,长期的环境隐患甚至让注重养生的她萌生了换个环境、换个公司的想法。

小王所在公司地处本市浦东新区,公司大楼周边有一处地块,虽然拦起了围墙,不让外人轻易发现,但是里面却垃圾成堆,成为苍蝇蚊子老鼠的“乐园”。

浦东新区检察院接群众举报,经调查后发现,原来有人一直偷偷往这片地块违法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这种非法填埋、堆放的行为一旦起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错与整治,就会“习惯成自然”,引发各路非法倾倒垃圾的情况。

该地块已经形成了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垃圾村”。这么多的垃圾混合着堆放在一起,腐烂发臭较长时间,蚊虫萦绕,环境受损,极大地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活。特别是附近还有着数十家小微企业,不仅困扰着长期工作在此的员工,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生意上来往的客户、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不良影响。

“上海决不允许存在这样脏乱臭的环境!”公益诉讼专业化办案组的检察官们得知情况后,不顾恶气熏天、蚊蝇叮咬,一头扎进了这个垃圾堆……

2万立方米垃圾清运完成

去年6月的天气虽然还不是非常炎热,但是逐渐升高的温度让垃圾的异味愈发难闻。检察官们忍耐着异味,踩在垃圾堆里一边驱赶着蚊虫,一边用木棍不断翻挑垃圾,时不时地拍下照片作为证据。

在经过多次走访调查、细致了解情况后,浦东新区检察院依法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管辖该地块的行政机关发出了《检察建议书》,要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清除该地块内的垃圾,同时要建立垃圾清运、监管的长效机制。

短短一周内,收到《检察建议书》的行政机关迅速出击,在他们有效果断地组织下,2万立方米的垃圾被清运、处理。“垃圾村”在人们热火朝天的攻克中,在一车一车连日连夜地运送中,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整洁、舒畅的环境。路过此地的人们不用再皱着眉、屏住呼吸快速地跑开了。

看到大为改善的环境,小微企业的代表们自发组团来到浦东新区检察院,递上了感谢信和题有“人民公仆勇于担当,还我小微营商环境”的锦旗。

“苍蝇终于‘飞’走了!”小王不再被环境问题所扰,可以放心地推开办公室的窗,舒心地迎接着上海的蓝天白云。

正义说法>>>

公益诉讼是指对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人民检察院以国家公益诉讼起诉人身份提起公益诉讼。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查收集证据材料;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应当配合。

本案中,面对大量的垃圾堆放,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检察机关充分履行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调查核实、走访、固定证据,查明了事实。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反馈、沟通情况后,得到了行政机关的大力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召开协调推进会,明确分工和任务,实现了整改迅速,措施有力,整治效果良好的效应,获得了周围群众的好评。鉴于诉前发出的《检察建议书》已收到了良好的整改效果,检察机关不再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为维护生态安全,防止垃圾污染环境,法律对于垃圾的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均明令禁止乱堆放垃圾的行为。任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看点 B02 公司隔壁的“垃圾村”消失了 2020-03-06 2 2020年03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