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禁毒视角

迷途新生

重启人生 从成为防疫志愿者开始……

本文字数:1496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严顺玲

为了疫情防控,几乎每个小区的门口都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手持体温计,请进出小区的市民配合测量体温、出示出入证。在青浦区金泽某小区门口,有一位30岁左右的志愿者耐心、认真地做着“守关人”。他是小杰,一位去年年底才走出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康复人员。

疫情来袭,打乱了小杰重启人生的计划。难道就当个闲人?此时,社区需要志愿者参与防疫工作,小杰也想着为抗疫出一份力就报名参加了……

志愿报名 助力防疫

戒断毒瘾想要重新生活的小杰本打算和家人好好过个春节,然后就去找工作,没想到疫情来袭,打乱了他所有的节奏。在关注疫情的同时,小杰得知自己生活的小区需要疫情防控志愿者。

“与其做个游手好闲的人,不如成为志愿者出一份力。”小杰说,虽然自己已经出所,但是他没有忘记在所内接受的教育。而直到成为志愿者,他才真正体会到看似简单的志愿工作,坚持做下去其实也不容易。

成为志愿者后,小杰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小区门口,为进入小区的人员测量体温。工作时,他总习惯额外叮嘱两句“注意防护,没事少出门”。

小杰和许许多多志愿者们一起工作交流,看到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的样子,小杰感触颇深。如果说一开始报名参与志愿者工作只是一时兴起,那么现在这份志愿精神深深影响着他。

小杰开始反思自己的前半生。

小杰是家里的哥哥,他有一个龙凤胎妹妹,聪明漂亮,从小就乖巧懂事,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对比之下,小杰觉得自己就普通多了,身高堪堪到170公分,成绩刚好能过合格线……全家人的注意力似乎都在妹妹身上,小杰总想着调皮捣蛋来获取父母更多的注意力,但往往适得其反,获得的不是父母的关注,而是责骂与不理解。

渐渐地,小杰变得十分叛逆,情绪起伏不定,脾气暴躁,也不愿与父母沟通。初中时,小杰因为打架斗殴被学校记过,后来更是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走到了一起,在他们的影响下染上了吸毒的恶习。

一开始,小杰还不把吸毒当回事情,中专毕业后一直断断续续与毒品打交道,没有继续读书的意愿,也不想找工作,每次找各种借口问父母要钱,趁父母上班就在家偷偷吸毒。

幡然醒悟 静待花开

22岁那年,小杰第一次被社区戒毒,他心存侥幸,觉得也没什么大事,就是需要定期尿检和社工聊聊天,还在继续浑浑噩噩混日子。

24岁那年,小杰被强制隔离戒毒2年。父母对他失望透顶,而小杰的妹妹那个时候刚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正在为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努力。父母害怕小杰会影响妹妹的工作,甚至影响她找个好对象,对小杰一直诸多怨言。小杰没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没找到排解压力的正确方法,又复吸了。他要面对的又是2年强制隔离戒毒生涯。

小杰的青春岁月就这样一直与高墙为伴。改变的契机是小杰在戒毒所时,收到了一封禁毒社工的信。

“我记得,那封信上社工问我,青春岁月做过最热血的事情是什么?难道真的要一辈子和毒品为伴吗?我回答不上来,因为我真的一直被毒品支配着……”小杰开始反思,也开始遗憾,当同龄人为前途拼搏时,他却被毒品消磨了意志,差点泯灭人性。

小杰想重拾光辉,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气,积极面对生活。

出所后,小杰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也试着与父母多沟通,一点点减少多年来的隔阂。小杰的父母也很意外儿子的改变,尤其是当小杰成为志愿者。他们没有想到,在他们眼里一度好吃懒做的小杰,居然可以坚持志愿工作,不管刮风下雨在小区门口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且这么一坚持就是20多天。

虽然未来一切都不可知,但是这一段经历或许会成为小杰改变的动力。

“等到疫情结束,我要找一份工作,想好好谈场恋爱,想一家人出去旅游……有很多很多是想做。”小杰憧憬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禁毒视角 B04 重启人生 从成为防疫志愿者开始…… 2020-03-20 2 2020年03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