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沪上街边小店开启“回血”模式

记者探访熬过“休眠期”的沿街商铺

本文字数:3179

岚灵花鸟市场终于有了花香和鸟语

豫园商铺正在慢慢复苏

七宝老街的商铺已逐渐复工

  □见习记者  张叶荷  通讯员  邵宇超

随时佩戴口罩、减少出门、保持一米距离……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的行业按下了“暂停键”,进入了冬眠期。店铺不开张、客人不上门,以人气为优势的沿街商铺,在疫情中更是被称之为经历了“至暗时刻”。如今,随着疫情局势逐渐向好,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的大背景之下,被按“暂停键”的街边小店们,它们还好吗?

春暖花开的四月,邀上三五好友,一起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间,嘴里品尝到的是各色美食,欣赏到的是各色鲜花,耳边听到的则是悦耳的鸟语声……近日,带着上述疑问,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处人气最旺的沿街商铺后发现,久违的“生活气息”从每一家沿街商铺中溢出,在人来我往之间,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慢慢复苏,熟悉的“生活”真的回来了。

在“花”与“鸟”之间感受生活

许久未见的新鲜盆栽、亮眼花束、你来我往的寒暄声……3月16日,岚灵花鸟市场正式复市,当天便吸引了近2500人次市民进场光顾。沉寂了大半个月的花鸟市场终于有了花香和鸟语,记者在现场看到,岚灵花鸟市场让市民开心赏花遛鸟之余,也没忘记将“防疫”做到位。每个进出口均安排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查看随申码、实名登记入场、提醒戴口罩……作为上海市区里最大的花鸟市场,能如此顺利成功复市,记者了解到,岚灵花鸟市场复市的背后,有个坎坷的故事。

时间转至2020年1月,每年这个时候,地处万里辖区的岚灵花鸟市场是周边居民最喜欢逛的地方。置一盆花草、逗一逗鱼鸟,大家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岚灵花鸟市场暂时歇业,经营商铺全部关门。这下经营户们的焦虑情绪开始爆发,好不容易为了新春进货的花草都会枯死,给他们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你们把我门关了,我这些花怎么办?”“全都闷在房间里,没人管,鸟会饿死的!”……在此情况下,承担着岚灵花鸟市场监管职责的普陀区万里市场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监管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经营户们的思想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在监管人员耐心的解释沟通下,市场里的经营户们慢慢地理解了监管人员的用心,纷纷表态会以大局为重,配合好政府工作。

一场疫情,让岚灵花鸟市场经历了漫长的寒冬,花鸟市场里的经营户们也时刻期盼着复市的那一天。然而,花鸟市场的复市,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2月底3月初,花鸟市场原本准备重新开业,而等来的却是继续延迟的消息,之后的第二个星期,还是没能如愿。日子一天天过去,也意味着市场内的经营户们损失越来越重。

在此期间,万里市场所负责人多次走访市场管理方,主动靠前服务,积极为商户复市打通“堵”点。通过万里街道、城管、公安等多部门各方协调,最终,花鸟市场于3月16日顺利复市。在营业当天,工作人员在入口处为进入的市民测体温,查看随申码,提醒戴口罩,秩序井然。

“你这花一束多少钱呀?”“我买多一点,能便宜一点不?”……你来我往的“讨价”和五彩斑斓的花束中,记者不禁感叹:“这就是生活。”据了解,目前岚灵花鸟市场内商铺的复市率已经恢复至90%以上,考虑到鸟类、宠物等活体动物的特殊性,为了防止动物传播疫情,鸟类经营等暂未开放。

此外,除了通过微信、电话、现场指导等方式做好监管服务,万里市场所还督促市场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明确最新要求,精准做好人员管控、建立台账,对返程返岗人员健康信息全面掌握;同时,指导市场严格实施健康管理制度,落实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等要求,继续开展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导,督促做好经营场所消毒清洁。

“东西可以不买,美食一定要尝”

一个孩子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边走边看,脸上全是掩饰不住的笑意;一对情侣紧挨在一起,拿起手机,在九曲桥上记录下自己的“豫园行”;一名银发的老人,手举着鸟笼,一路哼着小曲,慢慢远去……4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上海最为知名的景点之一——上海豫园,一探究竟。记者发现,虽是工作日,豫园里的游客却也不少。

“来豫园,东西可以不买,吃肯定是要吃的。”已经在家“闷”了许久的许先生告诉记者,趁着天气好,许先生带着自己的女儿便想着出来“放放风”,来城隍庙品尝一下美食,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

商圈的复苏,是一件好事,但也给防疫及各方面管理工作带来新考验。记者了解到,豫园地区现有各类市场18个、铺位4000多个、近万名从业人员,并且有着基本为外来经营户、流动性强、返城复工时间相对集中等特点。如何在推动商铺复工复产之余,咬定防疫工作不放松呢?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豫园自3月20日起恢复开放,目前,豫园商城的运营时间调整为上午8点半至晚上8点,还将视本市疫情防控进展与商圈客流恢复情况逐步调整。商城的8个出入口也作了动线调整,其中3个为进入口。在位于福佑路、旧校场路、方浜中路的主要入口,值守人员对包括游客、员工、送货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人员都严格测温,并要求佩戴口罩、出示随申码,对于体温超过37.3℃的人禁止进入园区。

为了更好地抓严抓实防控工作,豫园商城还启动了严格的消毒工作。对广场和楼宇等公共区域所有门把手、扶手、电梯、卫生间等,每日定时严格消毒;增设了防控、消毒装备,定期对商城整体进行大型消毒。此外,在商户的日常管理中,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增加科学防控意识,并协助配置消毒设施,帮助商户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恢复日常运营。

此外,部分市场还在实践中创新了一些工作方法。如:福源商厦在门外张贴了随申码和行程轨迹查询二维码,方便工作人员在顾客排队测温前,初步判断其健康状况;紫锦城一楼物业每隔4小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口罩更换;福佑商厦在高峰期间对顾客进行限流,根据出入口客流量监测实现商场内顾客动态平衡,同时组织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平安志愿者组建团队,为复工复产复市和防疫管控保驾护航。

多举措让老街“活”起来

汤团、馄饨、臭豆腐……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混杂着热气腾腾的香味扑面而来,让所有游客不禁驻足停下“买买买”。记者发现,自3月23日起恢复对外开放,已“闭关”一个多月的七宝老街已逐渐回归如初,人气渐旺。

古色古香的建筑配上各种美食,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七宝老街,是上海最为著名的古镇之一。疫情当前,如何在助力老街各大商铺复工之余,又让进来消费的市民“玩得好”、“吃得好”呢?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闵行”进行网上预约、进场需戴口罩、入场需测体温……各个步骤井然有序的背后,记者了解到,为了七宝老街的成功复市,闵行区各个职能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了一支护航队。

在七宝老街复工前的两周,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七宝派出所便主动作为,联合卫生部门、城管、塘北居委会、古镇管理公司召开了联席会议,齐心协力配合景区加大疫情排查。通过会议,各个职能部门联合制定了15项有效防控措施。整个七宝老街被分成8个网格点,按照人流量的多少采取4级预案应对。此外,现场5个游客出入口的安保人员每隔15分钟会将已进场人数汇报给古镇微网格中心,务必保障园区实时客流量做到可控。

“一天一方案,所有的数据也实时推送给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掌握,一切都要做到可控,安全是第一前提。”古镇管理公司安保负责人孙队长告诉记者。

那么,目前七宝老街各大商铺的生意如何呢?据了解,古镇管理公司已经对159家餐饮商户全面“解禁”。记者在七宝老街发现,北大街的小商铺已经全面开张,南大街的美食摊位营业数量也已有了6成。

“虽然七宝老街人流量正在慢慢增加,但是相较于疫情前,还是差了不少。不过,各个店的生意也在一点一点的走上坡路。”据古镇管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与老街内的商户共克时艰,七宝老街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通过推出优惠券、促销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消费;在老街辟出专门区域让外卖员取货,积极推进老街美食半成品进社区等鼓励消费。此外,七宝老街正在酝酿推出相关资金帮扶政策,减轻商户负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沪上街边小店开启“回血”模式 2020-04-15 2 2020年04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