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叶荷
本报讯 企业能否与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的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在延迟复工期内通知职工返岗,职工能否拒绝?上述问题,是大部分企业在疫情期间最为关心的话题,而对于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的企业来说,这些问题有“专家”上门解答。昨天下午,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在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保集e智谷园区召开《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15-2019)》新闻发布会,公布该院打击知识产权案件的相关情况及数据。记者了解到,2015年至2019年,宝山检察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共计77件212人,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数量则占绝对比重。
保集e智谷园区是宝山区智能装备制造基地。2020年1月,考虑到该园区企业众多,且多为高新企业,宝山区检察院便“特意”在该园区设立了企业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线索受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一站式”司法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宝山区检察院检察官还每周两次至工作站提供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法律服务。
据宝山检察院介绍,2015年至2019年,宝山检察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共计77件212人。从案件数量上分析,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上升趋势最明显,审查起诉案件及人数同比分别上升85.7%和309.1%。从案件类型上分析,高度集中,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数量则占绝对比重。
据宝山检察院透露,该类案件主要特点有对象集中,高档服饰、名烟名酒成为造假首选;载体更新,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售假温床;链条延长,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多地分离等。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面临的作案手法隐蔽性迷惑性增强案件办理难度、轻缓刑适用比例较高反复犯罪仍有发生……上述问题,都是各级检察院在办理知产案件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对此,宝山检察院认为,要准确把握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制售分离的特征,建立可持续的跨地区联动协作机制,追根溯源打击犯罪全链条;要强化与大型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相关平台的大数据检测预警系统,加强日常监测跟踪和线索排查,及时发现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