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上海是最早尝试跨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的城市,截至目前,本市已出台了3份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昨天,记者从市司法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4月底,上海市行政执法单位共适用“免罚清单”不予处罚907个案件,900余家市场主体因此受益。
2019年3月,市司法局与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联合出台了《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不仅是上海的首次尝试,也是全国范围内首个跨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
今年2月,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市司法局联合市文旅局积极拓展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领域,共同出台了《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再一次成为文化市场领域的全国首创。
上个月,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市司法局再次联手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出台了本市第三份免罚清单——《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
截至目前,上海市一共出台了3份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覆盖了市场监管、文化市场、生态环境、消防等4个执法领域,涉及广告、合同、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消防、艺术品经营、娱乐场所、出版、旅游、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二十余个类别,共计61项免罚事项。
截至4月底,上海市行政执法单位共适用“免罚清单”不予处罚907个案件,900余家市场主体因此受益。其中,市场监管领域实施时间较长,案件量最多。这些企业中,有的是小微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减轻了他们的负担,避免了他们在起步之初就遭遇挫折,给予了他们进一步成长发展所需空间;有的企业是上市公司,因轻微违法行为免罚,避免了因一时无心之失而进行负面信息披露,不仅保护了其商誉,也避免了因此而可能产生的后续连锁性不良反应。
记者了解到,免罚清单工作已经被写入了《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上海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其中,“免罚清单”这一上海首创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性举措被正式写入。《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本市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明确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具体情形,并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据悉,一年多来,众多企业、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团体均对免罚清单制度表示了赞赏,企业普遍对执法单位给予纠错机会,使其不因无心之失、轻微过错导致商誉受损、负担加重表示欢迎。另一方面,免罚清单也推动了企业主动提升守法合规意识。
据了解,目前城管、民防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各自领域的免罚清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