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将2020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新年伊始,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专门安排了对《关于加强和改进凝聚共识工作方法》《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更好履职尽责工作规则》和《专门委员会工作条例》的讨论,并在随后举行的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这三项制度性文件的推出,拉开了市政协“制度建设年”的序幕,迈出了以强化制度建设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一步。
众所周知,政协的重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基于此,政协委员理应把建言献策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之一。抗击新冠肺炎病毒关涉国计民生,它已赋予了重大的政治内涵,政协委员为抗疫建言献策无疑是今年政协工作的主要事项。
2月初,在疫情形势严峻之际,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紧急立法。在《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草稿)征求意见期间,市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其中,在线上密集提交意见建议104条。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一人就提出了15条意见建议。他认为:“市人大地方立法过程中充分听取市政协委员意见建议,正是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疫情期间,市政协举办多次座谈会,委员们围绕如何消化转化疫情带来的冲击,完善经济社会运行方式,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抗疫贡献高质量的建言。如“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作为经济外向度和外贸依存度高的口岸城市,上海要对变化及早研判”、“面对接下来一个时期较大概率的世界经济疲软,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而不是‘增长’ 上”。政协委员诸多建言为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广为采纳,化成了上海抗疫的智慧和能量。 沈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