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通讯员 陆烨波
本报讯 有一名英姿飒爽的“特警”男友,这是多么令人羡慕。可惜这位“男友”实际上是一名骗子。近日,金山法院审结了一起招摇撞骗罪案,被告人吴某因冒充特警实施诈骗,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2016年10月,家住金山区的王女士通过微信“附近的人”功能结识了男子小吴,小吴自称是一名特警,时常发来一些身穿警察制服的工作照。一个月后,两人便成为了情侣关系。
不多久,小吴向王女士“撒起了娇”:“老婆,我最近缺钱,你能借我点么?”处于恋爱甜蜜期的王女士不及多想,便带着小吴下班后来到ATM机上取款。王女士事后回忆,小吴能知道自己的工资卡密码,也许就是那个时候偷偷记下的。
“老婆,你看我俩平时花销也挺大的,要不然以你的名义办个信用卡吧,放心,钱都我来还。”王女士事后回忆当时的决定,无比悔恨:“我文化低,他说的信用卡、贷款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等等我都不懂,我只知道他是警察,是公务员,借的钱也都是还得上的,所以就同意了。”
随后,王女士跟随他来到数家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在小吴的指导下,拍照签字,卡号密码等信息小吴都知道。贷款拿到的钱王女士都直接给了小吴,信用卡也交由他使用。王女士不知道的是,小吴还私自拿了她的身份证和工资卡在网贷平台上借钱,用的也都是王女士的手机号码及通信地址。
半年后,王女士偶然发现小吴在给某酒厂送酒,心生质疑。小吴哭诉道:“一个月前,我因为在外面打架,被警局辞退了,这才拖了个关系来送酒,怕丢了颜面,才没有和你说,你不会嫌弃我吧……”这番动情的话,让王女士对小吴的经历倍感同情。此后,王女士继续在小吴的“指导”下,办理各类贷款和信用卡。
2018年底,王女士开始陆陆续续接到催款电话及催款单,她也曾询问小吴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小吴告诉她不用在意,说不定是诈骗呢。就在王女士惶恐不安中,某网贷平台派人上门来要债了,21万余元的欠款漏洞浮出水面。原来,贷款借到的钱,小吴都用来归还旧债、日常开销及赌博,开始时还是每月按期还款,后来还不出了,就再也没还了。
报警后的王女士,面对警察的询问,痛苦不堪:“原来他从来都不是警察,贷款、信用卡欠下的21万余元都是我家人东拼西凑帮着还的。”
公安机关经侦查后发现,小吴原是个累犯,先后两次以诈骗罪和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15年才刑满释放,此后冒充警察身份进行行骗,骗取的不仅王女士一人,他还曾以立功嘉奖请同事吃饭为名骗取了另一名张女士的钱款。
2019年2月,小吴被传唤到案,对自己诈骗的情节供认不讳,对于为什么要冒充警察,他坦言:“警察的社会地位高,刚开始只是抱着炫耀的心理,借到几次钱后我就尝到了甜头。”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小吴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骗取被害人王女士钱款21万余元,骗取被害人张女士钱款1000元,其行为已构成招摇撞骗,且属情节严重,并应当从重处罚。被告人小吴曾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完毕后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系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最终,小吴因犯招摇撞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