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老法今说

我国古代已有分餐制

本文字数:2622

  □郑学富

目前,各行各业纷纷复工复产。疫后如何推行健康、安全、文明的生活方式?分餐制再次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其实分餐制并非西方专利,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分餐制,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商周时期就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在汉像画石上,常可看到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孟尝君因分餐遭食客误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以好客养士、好善乐施闻名于天下。他仗义疏财,专交天下贤士豪杰,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各国有志之士以及犯罪逃亡的“鸡鸣狗盗”之徒,纷纷前来投奔、归附于他,最多时食客达三千余人。

孟尝君对他的食客待遇不分贵贱,一视同仁,饭食一律与自己相同。但是从食客怀疑饭食不等这个细节可看出当时并不是围在一张大桌子上觥筹交错,山吃海喝,而是一人一案的分餐制。否则,这位食客就能对一桌的饭菜一览无余,不会怀疑饭食的好孬优劣了。当孟尝君端着自己的饭食与其比较,结果并无相差时,该食客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竟刎颈自杀。

鸿门宴中的分餐

广为人知的《鸿门宴》一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和项羽本是起兵反秦的两支劲旅,可是在王位之争上互相猜忌,兵强马壮的项羽听信曹无伤之言,欲攻打兵微将寡的刘邦。刘邦得知后,按照张良的计谋,带领100余亲兵从霸上来到咸阳郊外的鸿门,亲自向项羽请罪。误会消除后,项羽在军营中设宴款待刘邦,老谋深算的范增欲借饮酒之机除掉心头大患刘邦。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宴席在刀光剑影、杀机四伏中上演了。但是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当时是分餐制:一是座次。文中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由此可见在偌大的营账中,宾主是坐在各自的小餐桌前分开而食,相互敬酒。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如果是刘邦和项羽并肩坐在同一桌上,项庄则无法靠近刘邦,项伯也不能常用身体掩护刘邦。再者,即使项庄能实施刺杀,弄不好会“殃及池鱼”的。

徐孝克因分餐得以“塞食孝母”

《陈书·列传第二十》记载:“(徐)孝克每侍宴,无所食啖,至席散,当其前膳羞损减,高宗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斌不能对。自是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斌当时莫识其意,后更寻访,方知还以遗母。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这个故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南朝陈国子祭酒徐孝克是个大孝子,他父亲去世时就曾悲痛欲绝。梁朝末年,因侯景作乱,京城发生大饥荒,为了侍奉赡养母亲,徐孝克曾将俊美的妻子介绍给有钱人,以换取钱粮。面对皇帝赐给的美食,他不舍得吃,而是带回家给母亲享用。二是皇帝宴请是分餐制。如果是合餐,徐孝克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机会将食品打包带回家,并且皇帝也会看见,没有必要再去询问他人。只有是一人一桌分食,徐孝克才能悄悄地将自己跟前的美食塞在宽腰带内,管斌才能暗中观察查访食品减少之事。徐孝克的孝行令皇帝很是感动,特允许他把席前食物全部拿回家孝敬老母。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分餐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面对强大的北宋王朝,苟且偷安,都城金陵由于远离战祸,社会较为安定,生活奢靡,宫廷及官僚士绅家庭宴饮歌舞成风。韩熙载出身豪门,才能超群,他目睹国势日蹙,却无力回天,遂广蓄女乐,彻夜宴饮以排遣忧愤。每次宴请,必先令女仆出见,繁弦急管,轻歌曼舞,尽兴玩乐。因此,韩府夜宴名声鹊起,成为金陵的一道风景线。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长卷《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就是韩熙载家设夜宴,歌舞行乐的场面。整幅作品造型准确精微,人物衣纹简练洒脱,线条遒劲流畅,色彩绚丽清雅,室内的家具陈设,餐饮餐具描绘得工整精细,可谓我国绘画史上的精品。图的第一部分是欣赏琵琶弹奏,韩熙载和宾客一边饮宴,一边观看演奏。当乐声缓缓而起,立即进入了空蒙玄远的妙境,大家聚精会神,屏息倾听,沉湎在悠扬的乐曲中。画家将听乐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当我们在赞叹画家的神来之笔时,一个细节却不容忽视,这就是画中的分餐制。

观赏演奏的主宾或坐于床上,或坐于靠背椅上,或站立一旁,他们面前的几案上各自有一套餐具和一份完全相同的佳肴食物和果品,互不混杂。这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分餐制的具体表现。

这一部分出现的人物繁多,据史料记载,床上坐着的二人,其中戴高纱帽、着黑袍者便是主人公韩熙载,另一位穿红袍者身子微微前倾、听得十分痴迷者,是新科状元郎粲。长案的两端坐着的是韩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雍和紫薇郎朱铣。坐在另一张小桌子前穿黑袍、蓄胡须者是教坊副使李嘉明,他正扭头全神贯注观看旁边弹琵琶的女子,这个女子正是他的妹妹,擅长胡琴,韩熙载常为她击鼓伴奏。李嘉明听得入神,可能是被妹妹的技艺所吸引。站立者其中一人手持木板者,是韩的门生舒雅。另有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王屋山擅舞六么,俊惠非常,最受韩的怜爱,有可能就是站立在韩身边之人。

应提倡复古分餐制

古人之所以分餐,笔者认为首先是体现君臣尊卑和老幼秩序,据《礼记·燕义》记载:“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是说根据身份贵贱席位的排列也是不同的。《礼记·乡饮酒义》说:“四面之坐,象四时也。”意思是摆成四面的坐席,象征着四季。又说:“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这里的“豆”指的是一种盛装食物的容器。其次是餐具不适合围在一起坐着,当时都是矮小的案几,人们席地而坐或跪在席上,面前摆放一张小案子就餐。再次是物资匮乏,分餐能避免浪费。据一些史家学者考证,唐宋时期开始出现围桌而坐,但是仍然是分餐,从当时的画作如佚人《唐代饮宴图》、赵佶《文会图》等可见一斑。后来,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物资的富有,为展示厨艺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大盘盛菜能体现菜的色香味形,人们在一起合餐,飞觥献斝,猜拳行令,场面热闹,感情交融。然而盘碟互用,筷子交叉,唾液相溶,菌从口入,相互传染。因此,在宴席上还是复古得好,实行分餐制或自助餐。这样根据个人喜好,按量所取,精准节约。更重要的是干净卫生,避免疾病传染,并且没有了宴席上推杯换盏的繁文缛节,有利于廉政建设。有如此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老法今说 B08 我国古代已有分餐制 2020-05-13 2 2020年05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