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且说“中华鲟”

本文字数:733

  本报日前先后刊出两条有关中华鲟的消息:一是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以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对嫌犯邢某某捕杀中华鲟提起公诉及刑附民公益诉讼;二是上海首次对中华鲟启动了司法鉴定程序,确定一条死于非命的小鱼即是“水中大熊猫”的后裔。

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长江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种,其中175种是特有物种,如鲟。它是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原是“鲟”丁兴旺,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其命运岌岌可危,已有一半以上难觅身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如此定义一个物种的灭绝:“如果一个物种已没有自然繁殖,又过了这个物种寿命的时间期限,其间也没有发现任何个体,即可认定该物种灭绝。”据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透露:“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没能跨入2020年就彻底销声匿迹了。中华鲟虽说尚未有这一厄运,但却要启用司法鉴定的方式来确定“身份”,足见其珍稀!200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中华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

中华鲟何以急剧减少,深陷濒危?就大者而言,由于作为地球上绝对优势种群的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蛮横干涉,在生态破坏、过度开发、盲目引种、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野生物种大量走向灭绝。此外,由于密集的水电开发,也导致了包括中华鲟在内的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严重破坏了其生长规律,导致中华鲟式微。同时,那些不法分子非法猎捕和杀害也是不可轻饶的罪过,亟须从严惩治,绝不姑息!沈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且说“中华鲟” 2020-05-18 2 2020年05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