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在完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任务的第五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王振伟再次主动请缨,想把“上海经验”带到武汉去,造福更多患者。2月15日,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成员之一,王振伟出征武汉雷神山医院,在武汉奋战40多天,于3月底圆满完成任务回到上海。
记者近日再次见到王振伟时,他已经精神抖擞地回到了日常繁忙的工作岗位。回想起在武汉的点点滴滴,他感叹道:“为武汉拼过命,此生无憾!”
能看病的“搬运工”
2小时整理好行囊,王振伟和同事们一起踏上征途。临上飞机,他的儿子趴在爸爸肩头,搂着他的脖子不想让爸爸离开。生活中很少流泪的王振伟也情难自禁地湿了眼眶。尽管对孩子放不下心,他依旧坚定地迈出了步伐:“要发挥中医的优势,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医疗队便来到了雷神山。此时,医院尚未全部完工,病区空空如也。全队立即投入到千头万绪的开科准备中。除院感、信息操作系统培训外,清理物资、搬运家具设备、物品消毒……也全需要医护人员自己完成!王振伟也迅速投入“战斗”,身材不算高大的他迸发出巨大能量,清点搬运物资、打扫整理病房,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由于初建的病区条件有限,饿了,大家就靠在床边随便吃口饭,困了,就在接驳大巴车上打个盹。虽然工作很苦很累,但原本空空的病区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日趋完善,“我们是一群能看病的搬运工,没有人叫苦叫累。”王振伟自豪地说。
经过一天一夜奋战,一切准备就绪。2月19日,岳阳医院分队所在C7病区率先开科,2小时迅速收满48张床位,成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里最先收治病人的病区。
阿婆:“感谢上海医生!”
担任C7病区医疗组组长的王振伟,负责结合每一个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制定适宜的中西医诊治方案。他积极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以国家诊疗方案为“总舵”,“一人一策”精准治疗,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把针灸、功法、穴位敷贴等中医外治法综合运用于患者的治疗中。结合当地疫情特点,王振伟根据上海治疗经验,在岳阳医院抗疫协定方基础上拟定了上海雷神1号方,经实践证明具有显著疗效。在C7病区,每个患者都喝上了海派中药。
81岁的重症患者吴阿婆让王振伟印象深刻。吴阿婆入院时说不出话,不停呻吟,当时她的氧饱和度仅有69%!CT显示两肺弥漫性改变。此外,吴阿婆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等。据此,团队立即对她制定了个性化综合救治方案,除有高流量吸氧、抗菌、平衡电解质、抑制炎症风暴、营养支持等西医综合治疗,还有中药汤剂+针刺治疗等。在团队努力下,吴阿婆的呼吸不那么急促了,症状慢慢缓解了,在不吸氧情况下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当王振伟告诉吴阿婆可以出院时,她流着眼泪拉着他的手说:“很感谢上海医生,是你们给了我新生!”
在雷神山学“中国功夫”
每天夕阳西下时,雷神山上都会出现一道风景线:病区走廊里,医生带领着病人一同“练功”。一套功法练完,患者们微微出汗,感觉舒服又过瘾。
原来,包括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五禽戏以及六字诀等在内的中医传统功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肺及相关疾病的防治中。岳阳功法在雷神山里也广受追捧。有一对病情相对较轻的夫妻,整天特别焦虑,时刻担忧会突然病情加重。妻子天天哭泣,丈夫表现出明显的心慌和气急。王振伟对他们进行了仔细检查,排除了心梗等危险因素后,考虑他们的症状主要还是由于情绪因素导致。于是,王振伟便将夫妻二人纳入“练功”大军。没多久,夫妻俩的症状都减轻了,心情也变得轻松愉悦,还调侃道:“没想到在雷神山,我们还学会了一套‘中国功夫’!”
3月31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全部平安归来。在这场战“疫”中,上海的中医医生们,用精湛的医术让海派中医大放光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