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建言重大疫情应对

建国家应急医学与战略储备中心

本文字数:823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遭受了一次巨大挑战。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积极准备两会建言,建议建立国家应急医学与战略储备中心,有效、从容应对百年一遇大疫情的袭击。

朱同玉认为,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我国缺少大体量的区域性应急医学中心和战略储备中心,难以有效应对突发大体量的公共卫生事件。”亟需未雨绸缪、补齐短板,规划布局应对百年一遇大疫情的公共卫生救治基础设施。建议规划建设国家应急医学与战略储备中心,有效、从容应对百年一遇大疫情的袭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成为焦点,高峰时期一度有250多名病人同时在公卫中心救治。但是上海的救治工作始终没有乱过阵脚。这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全力以赴的支持,从早期投入巨资建设全球设施最好的拥有300多张床位的4栋负压病房,到建立尖端的P3实验室,从调集上海最精锐的医疗专家力量到医疗救护防护物资的确保供应,每一步上海都棋先一招。

这一次的疫情,也带给朱同玉更多的思考。“尽管上海在2003年就高瞻远瞩建设了永久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但现有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全球化公共卫生风险的挑战。”朱同玉表示,在患者容纳量、人员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难以充分应对突发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

因此,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政协常委会议上,朱同玉又一次为公卫体系呼吁:建议“建‘最强公卫大脑’,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上海应建设好最强公卫大脑,真正提升城市运行风险预警能力和重大生物应急事件联动处置能力。”

近年来,朱同玉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公共卫生安全设施和保障制度建设,加大资金项目投入,采取措施防止公共卫生人才流失,建议在上海率先规划建立热带病研究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平台和长三角区域性应急医学中心等公共设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综合;声音 A03 建国家应急医学与战略储备中心 2020-05-20 2 2020年05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