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21世纪民法典的代表之作

本文字数:871

  2014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的目标,2019年12月16日,全文共计1260条的《民法典(草案)》对外公布,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之。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引发全民关注,举世瞩目。因为这一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国法制建设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从上世纪50年代首次起草迄今,历经60余年,《民法典》即将正式出台。民法典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场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其地位仅次于《宪法》。倘从法理界定而言,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则是重在保护私权利,故誉为“民权保护之母”。在几乎所有的民商事活动中,都能在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找到法律依据。根据规定,民法典施行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及民法总则都将同时废止。

著名法学家王利明站在历史的高度,评价说:“1804年法国民法典是19世纪风车水磨时代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国民法典是20世纪工业社会民法典的代表,而中国的民法典则应当成为21世纪互联网时代民法典的代表之作”。此为不刊之论!

我国民法典充分彰显出时代性、科学性和本土性,与我国国情紧扣契合。就以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而言,如果说,核心价值观中“民主、富强、文明、和谐” 8个字是讲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8个字是讲中华民族和每个公民应该有的道德水准,那么,剩下的8个字体现的其实都是民法精神:自由是民法的追求,平等是民法的元素,公正是民法的宗旨,法治更是民法的底蕴。法律是用来弘扬正气、惩治邪恶的,民法典确立的基本原则一旦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统一起来,那么,它无疑将服务于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现实已昭示了一个愿景:我国的“民法典时代”已经开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进一步提升。  (沈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21世纪民法典的代表之作 2020-05-25 2 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