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庭审

邻居的可视门铃,侵犯了我家隐私吗?

上海一中院审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

本文字数:1322

  □见习记者  张叶荷

门对门的两家人,却因为一个电子门铃闹上了法庭。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开庭审理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智能监控设备与相邻隐私权的冲突,被推上了台面。

为“门铃”闹上法庭

辛某和尤某是住在浦东新区某小区的两户对门邻居,双方共享一道公用走廊,两家人分别居住在电梯一侧。出于安全的考虑,尤某在靠自家大门的墙面上安装了一台可视门铃。没想到,尤某的行为,却引起了邻居辛某的不满。

“在一审时双方已经达成了约定,即尤某调整可视门铃的位置,辛某即撤诉。然而辛某却无视约定。”5月19日早9:30分,在上海一中院的庭审现场,两家相邻的辛某、尤某,进行了庭审交锋。一方为了安全,要装可视门铃,一方也是为了自家的隐私权,要拆可视门铃。记者了解到,辛某不同意尤某安装可视门铃主要出于三个理由:尤某在公共楼道安装可视门铃本身不被许可;门铃监控功能强大,视野范围极大,包括人脸识别、录音等诸多功能,考虑到两家走道不过两三米,尤某可以通过手机app一览无余自家的情况,极不安全;尤某侵犯了辛某及亲属的隐私权,对其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隐患。尤某要装可视门铃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障尤某的出门便利及安全。

“为了保护对方的隐私,我方已经移动门铃位置、在可视门铃一侧增加了挡板,缩小了可视门铃的拍摄视角。邻居如果不走到靠近我方门口2到3块地砖(走道长度共8块)的区域,或贴近电梯对面一侧墙面区域,是不会被拍摄到的。”尤某认为,考虑到辛某的顾虑,尤某已经移动过门铃位置,可视范围仅限于尤某门前和电梯前一小部分。此外,尤某认为,自己的快递一般放在门前,可视门铃可以保障财产安全。

那么,根据目前情况,辛某只需要站在尤某门前的两块地砖内才可以被拍摄到,可拍到范围占公共面积的1/4左右。如果少走几步,辛某就可以不被拍到,辛某还坚持拆除的必要性是什么呢?“在自家门前,为什么要如此拘谨注意走路位置?”辛某表示,在自家门口的公共区域,要考虑走在哪个区域不会拍摄,使自己一家感到十分压抑。

隐私权怎么保证?

“我认为门铃损害了我们一家的隐私权。包括我及家属何时归家离家,以及来访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上传或扩散后,会对我的家庭和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隐患。”辛某认为,有无摄像头的场合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完全不同的,此外,辛某担忧的还有一个问题,即个人信息出行被存储下来后,由于app有上传功能,辛某的私人信息极有可能被公开、散布,可视门铃的带来隐患是不可避免的。

针对辛某所说的,尤某则认为,现在上海小区都已安装摄像头,辛某所谓的隐私权,已被小区、楼道的摄像头记录下来。此外,这款可视门铃并非实时摄像,是在家门口逗留15秒以上才会拍摄录像推送给尤某,表示有人员在门口逗留。只要没有人在指定范围逗留,则不可能发生拍摄,也就不存在会妨碍他人的情况发生。

“正是因为现在技术高速发展,我们才应当更加注意隐私暴露可能性。尤某要解决来客来访隐私安全问题,完全可以采取其他类型的门铃,没有必要兼具摄像功能的可视门铃。因此我们认为应当拆除。”辛某表示,可视门铃并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庭审最后,辛某和尤某均表示愿意接受调解,目前本案仍在审理过程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7 邻居的可视门铃,侵犯了我家隐私吗? 2020-05-25 2 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