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通讯员 顾家奇
本报讯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首次发布了20年刑事犯罪案件办案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的危险驾驶案首次超过盗窃,位居第一。上海作为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的超大城市,如何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助力城市平安出行?静安区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涉交通类刑事案件检察工作白皮书》,梳理总结近两年来办理的涉交通类刑事案件特点及趋势,探索针对性举措并提出建议。
白皮书显示,2018年、2019年,该院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涉交通类刑事案件382件382人,主要涵盖危险驾驶、交通肇事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三种犯罪。其中危险驾驶案两年共受理345件,占受理总数的九成,犯罪嫌疑人以白领为主,男性占九成多,年龄集中分布在20-50岁,30-40岁人数最多,不少人系商务或私人应酬后冒险酒驾,部分人员有从重处罚情节。据统计,0时至3时是案件特别高发时段,这与驾驶员心存侥幸有很大关系。在382件刑事案件中,交通事故发生率近三成。
从该院办理的交通肇事案件来看,虽然两年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共32件,且有大幅回落迹象,但在肇事车辆类型中,31%为大型货车和重型作业车,12%为电动自行车,这两类车的安全隐患值得关注。
从该院受理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件数量上看,虽然总数远低于上述两类犯罪,但受理的案件类型化趋势明显。四成多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的行为,如拉拽方向盘、殴打司机等;还有四成多的案件是由非法营运车辆逃避执法检查所致,如克隆出租车、不具备营运资质的网约车,在道路上为逃避检查而违法驾驶、冲撞人群,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