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社会各界呼吁多年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强制报告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唤醒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观念。
诚然,保护未成年人从来不是一家之事。作为全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源地,上海在司法保护未成年人方面,一直勇于探索和创新。去年,在虹口区人民检察院的推动下,虹口探索成立了全市首个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首次形成20余家成员单位联动机制,实行“一门式”受理落实,“一站式”救助保护。
如今该中心成立已逾半年,这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运行情况如何?带着这些好奇,记者再次走进了中心,对话未检检察官们。
放学路上她遇到“坏叔叔”
“小姑娘,我有个好东西,你跟我到店里来一下,我给你看看。”今年年初的一天中午,9岁的女孩小兰(化名)走在放学路上,一个50多岁的叔叔突然走上前,跟她聊起天,并吸引她入店。
小兰对这个叔叔并不算陌生,他平时在学校附近开着一家摊铺。出于这一点点“熟悉”的信任,小兰跟着叔叔走进了铺面。
她万万没想到,这竟是一个噩梦般的“决定”。
进店后,这个叔叔突然变身为“恶魔”,抱住了她,并摸了她的隐私部位。
处于懵懂期的小兰突然蒙了,因为太过害怕,她忘记了反抗,也不敢大声呼救。等一切结束之后,她一路跑回了家。
“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回家后,妈妈很快发现了小兰情绪的异常。小兰这才哭着将刚刚经历的一切告诉了妈妈。
妈妈一边安抚小兰的情绪,一边毫不犹豫报了警。
“虽然小兰的情绪平复许多,但这个人就在学校附近,不能再让其他小朋友受到同样的伤害。”小兰妈妈说。
小兰妈妈12时左右报警。13时,警方根据小兰提供的信息,迅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嫌疑人对其猥亵行为供认不讳。同时,警方通知了虹口检察院,检察机关提前介入。14时,公安机关和未检检察官在吴淞路上的虹口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集合。
“单向玻璃”背后的全方位保护
这样迅速而高效的反应速度,得益于虹口区2019年12月成立的全市首个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并建立起针对未成年被害人的联动保护机制。
该中心成员单位包括虹口区委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公安、司法、教育、妇联等20余家成员单位。以“一门式”受理落实、“一站式”保护救助、“中心化”数据交换、“专业化”分析研判为工作模式,为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困境儿童等提供全面综合的保护。
而小兰,是第一个走进这里的孩子。这起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也是中心成立以来受理的首起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
“我们到中心的时候,她正在心理疏导室里,看上去情绪还算可以,手里抱着我们布置的毛绒玩具。”虹口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业务主任、未检检察官丁莹回忆第一次见到小兰时的场景。
“像这种性侵类案件,大多数孩子对司法机关有着天然的抵触,而家长从保护孩子的角度也不愿意过多司法介入。所以一站式取证和保护救助就很重要。”丁莹告诉记者,以前取证要么在公安机关,要么在学校或医院等场所,在心理疏导或录音录像方面不尽完善。而中心不同于其他地方,它在地理位置上完全独立于上述场所,最大限度避免了孩子们对上述场所可能造成的心理抵触。同时,它很温馨,完全按照孩子们的喜好来布置,可以缓解安抚未成年人的情绪。此外,它还配备了取证保护所需的专业设备。
随后,小兰来到一墙之隔的“询问取证室”。在这里,女警可以对小兰进行调查取证、制作笔录等。记者注意到,房间中装着一个“单向玻璃”。“我们当时就坐在这个单向玻璃的背后,观察取证的整个过程。”丁莹说,“一站式”取证既能避免反复取证而造成的二次伤害,还能避免证据瑕疵,为案件后期办理打下基础。
同时,“一站式”取证还能保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救助。一旦发现被害人心理阴影或身体创伤,将调动各方力量,第一时间启动专业心理干预、医疗救助绿色通道等着针对性救助,体现全方位保护。
小兰的整个取证过程很顺利,心理状态经过评估也还不错。据丁莹回忆,整个过程中,小兰一直抱着那个毛绒玩具没有松手。“最后走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毛绒玩具送给她了。其实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尤其是未成年被害人来说,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有时反而可能成为打开心扉或者疏解情绪的关键。”丁莹说。
留置酒店的2岁半女童
像小兰妈妈这样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家长无疑是“合格”的。但现实中,还有很多家长显然是“不合格”的。
小丽(化名)的妈妈马某就是其中之一。
马某是一位20来岁的单亲妈妈,平时工作时总是带着2岁半的女儿小丽。去年的一天,马某带着小丽来到上海,入住在虹口区的一家酒店。
住了十来天后,一天上午,马某突然接到公司打来的电话,让她紧急出差广西。因为时间紧急,带着女儿不方便,马某便与酒店工作人员商量,让他们帮忙照看几天,并表示愿意支付服务费。“我就去三四天,很快就回来了。”
随后,在酒店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同意的情况下,马某竟然就这样将孩子“扔”在了酒店,便拖着行李箱走了。临走前,她给孩子留了一包方便面和一些饼干,奶瓶里还剩了些奶。为了防止孩子自己开门外出,她还用透明胶带从外面将门封住。
“我们打开门的时候,发现孩子独自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旁边放了一包方便面和3包小零食,还有个奶瓶里剩了点奶。”因为马某未办理退房手续且已经离开,工作人员只好将小丽带在身边,并轮流照看。
就这样过去了4天,工作人员联系马某并让小丽与其视频,马某称第二天就会回来。然而,第二天马某不仅没回来,连电话也打不通了。
见不到妈妈的小丽一直哭闹不停,工作人员随即报了警。警方多次联系马某未果后,将小丽送往医院暂养。
离开15天后,马某终于回到酒店并开始寻找女儿,这才得知女儿已经交由警方。事后马某解释称,之所以联系不上,是因为手机发生了故障,晚了那么多天则是因为出差进展不顺利。
随后,马某因涉嫌遗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将联动探索亲职课程
像小丽这样的短暂或长期处于监护困境的儿童,也是虹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保护救助的对象。
“我们在审查逮捕阶段发现,马某主观上并没有遗弃小丽的故意,她回到上海之后是第一时间去酒店要接回来的,并且多次向侦查机关询问女儿的下落。”该案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虽然马某作为小丽的法定监护人,将年幼的被害人留置酒店的行为实属不当,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导致小丽一度处于监护困境,属于监护不当和监护失职。但其行为未达到法定的情节恶劣,且无证据证明马某曾实施过类似行为。
“从儿童利益最大化角度,我们认为小丽还小,跟随亲生母亲一起生活目前来说对她是最好的。”因此,经过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检察机关最终认定马某不构成遗弃罪。但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同时,对马某予以告诫,要求其吸取教训,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并建议公安机关对马某作出行政处罚。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预防十分重要。
记者注意到,法律帮助、法治宣传也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官们发现,不管是涉罪未成年人,还是部分被侵害未成年人,其背后的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失。而司法保护中心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借助各方的专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通过联动方式,给予未成年人全方位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除了社会力量,家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我们在办案中发现,有的家长真的‘心很大’,对监护义务认识不足。”丁莹坦言,我国在家长教育方面的机制相对还比较欠缺。“因此,我们正在研究,下一步将借助妇联的专业力量,设立相关亲职教育课程等。”
此外,虹口检察院还计划与该区教育部门协作,联合推出普法教育课程,并开展“性侵”类专题预防课程。
未来,虹口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将继续探索,联动更多力量,为孩子们构筑温暖港湾,守护孩子们无忧成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