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像向阳花一样的“警察妈妈”

本文字数:3095

“警察妈妈”的“母爱送学子”项目活动已经坚持多年照片均由女子监狱提供

  □法治报记者  徐荔

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里,上海市女子监狱向阳花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有点想念她们的“孩子”,由于疫情,必须坚守岗位的她们今年无法和孩子们相见,但对孩子们的挂念却一点也没有少,她们期盼着“母爱送学子”的项目恢复常态的那一天,期待着与孩子们再见的那一天……

“警察妈妈”怎么成了“坏阿姨”

“小朋友,我这里有棒棒糖,你跟我走就有的吃。”

“老师让我来请两位小朋友出去搬东西,快报名,来跟我走吧。”

“教室里的玩具没电了,哪位小朋友愿意跟我出去买?”

说这些话的人是谁?难道是想要拐带孩子的骗子?孩子听到这些话真的会跟着走吗?

对上述问题给出答案的是女子监狱向阳花志愿者服务队。原来,这些对话、情境都是她们给孩子,尤其是低幼年龄儿童上防拐骗课程的内容。

可是,监狱民警又为何会给孩子们上防拐骗课?这就要从2014年说起。

2014年,女子监狱团委的一位民警接到孩子所在幼儿园的邀请,请她为孩子们上一堂以防拐为主题的课。该怎么把这堂课上好?女子监狱团委一起接下了这个“任务”,和这位民警一同商议上课形式,希望通过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骗子的各种套路。大家商量,在活动中扮演“坏阿姨”的角色,用各种方法想要骗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教室……

当时女子监狱团委正考虑结合女子监狱民警特色创立有特色的志愿者品牌项目,这一次活动给了她们启发:女子监狱中有不少民警都是妈妈,她们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学校越来越多地需要家校联动,何不借此机会发挥民警的工作特色,多多开展民警、孩子、校方都需要的公益课堂,同时也能增强民警的职业荣誉感、认同感。

就这样,“母爱送学子”的项目有了雏形。同时,以10名民警为核心的向阳花志愿者服务队也随之形成。

起初,志愿者们利用工作之余,研讨设计符合孩子们心智的防拐课程,搜集相关动画片、设计“坏阿姨”拐孩子的场景、针对孩子们可能出现的反应进行重点讲解。志愿者们除了将课程送进结对单位,其他民警们平时若有需要,也可以共享课程。

“我们一般会先在讲课前做测试,这样能找出孩子们防范意识较薄弱的地方。”女子监狱团委书记介绍,“我们发现,一般孩子们对糖果之类的引诱比较有戒心,不太会跟着走,但是遇到号称帮老师忙之类的借口,还是有部分年纪较小的孩子会跟着走。我们就会在随后的讲解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教育。”

随着“我不跟你走”防拐课堂越来越受欢迎,志愿者们还结合实际情况,开发了“拒绝校园暴力”防暴力入侵课堂、“少年的你”防校园霸凌课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了不同的讲义。

据介绍,开展防暴力入侵课堂时,服务队会邀请有如武术、射击特长的民警一起参与,教小朋友们正确的自我保护动作,并且强调“跑是第一选择”。

而在防校园霸凌的课堂上,民警们则通过互动的方式告诉孩子们,霸凌不仅是肢体动作上的暴力,不当的言语也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比如起绰号等,以实际的场景讲解让孩子们对以往忽视的问题引起重视、有所触动和感悟。

这些年来,每年学雷锋日、儿童节、母亲节、开学、志愿者服务日等时间节点,志愿者们都会坚持开展送课堂活动,“明星课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慢慢地,志愿者服务队壮大了,“编外人员”也多了,不仅是女监民警,更有来自各单位的民警共享课件,自发地将课堂送给更多的孩子。近两年来,不少地方的“爱心暑托班”上,孩子们也能学到由警察妈妈们带去的课程。

藏蓝色制服背后的爱与温柔

“母爱送学子”项目当然不只局限于“送课堂”,向阳花志愿者服务队也将“送爱心”“送知识”纳入到了项目活动中。

在送爱心活动中,女子监狱的志愿者们一方面以捐资助学、捐献衣物为主要内容,为结对单位的幼儿园孩子们送去爱心物资,也将爱心辐射到偏远山区,与上海市同仁医院共同开展“心系云南,让爱远行”活动,联系云南红河州金平县扶贫办,为贫困儿童募捐过冬棉被,帮助他们度过低温严寒的冬天,也为他们带去女子监狱民警的关怀和温暖。很多民警自发集资购买新被,为帮助那里的孩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了解到,捐资助学的活动,女子监狱团支部已经坚持了有10个年头。

除了关爱贫困儿童,志愿者们也会与上海市精卫中心合作,与其他监狱民警联动,为儿童病房的孩子们带去爱的演出。

“那里的孩子有些不一样,他们有的敏感、有的焦虑、有的对外界恐惧,需要更多的爱和陪伴。”女子监狱团委书记告诉记者,“我记得有一次给孩子们表演《隐形的翅膀》这首歌,孩子们表现各异,有的似乎不明白歌里的意思,但陪伴在侧的好几位父母都掉下了眼泪……”女子监狱的志愿者们希望通过演出,让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能对孩子们产生一些帮助。

至于“送知识”捐书活动,更是成了一种“习惯”.与公益机构长期合作的志愿者服务队,每年都会以学雷锋日、国际志愿者日等有意义的日子为契机,号召全监民警捐赠图书,也得到了大家的热情参与。

根据统计,在“母爱送学子”项目活动开展6年来,志愿者服务队走访了45所学校,与6家单位长期合作,捐资为10名孩子缓解了学费困难,开展的主体课堂受众达1600余人次,累计捐书1000余本,志愿活动辐射到1800余个家庭。

“我们给孩子们讲课后,有小朋友会偷偷跑来说,‘老师你好漂亮’或是‘我长大也要当警察’。这些童言童语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有趣,也会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在志愿者服务队看来,开展这些公益活动也是身为民警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的工作不仅是在大墙内,也应该为社会大众做力所能及的事。”

与此同时,这些公益活动也成了女子监狱民警们教育自己孩子的最佳素材,不少民警参与公益活动会带着孩子一起,以身作则,用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爱”。而女子监狱团委也在去年六一儿童节开展了亲子活动,邀请孩子们参观监狱行政区、观看女警队列操演示、武警一招制敌术等,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妈妈平时工作的环境。

活动中,有个孩子们给自己妈妈打分的环节,结果孩子们打出的都是高分,10分、100分,1万分的都有。

无论是通过“母爱送学子”志愿活动的形式关爱其他孩子,还是用自身行动影响自己的孩子,女子监狱的民警们都觉得孩子们是最纯真的,也是最需要榜样的力量的,或许她们现在的教育引导就会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善意、正向的种子,陪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最终长出朵朵向阳花,也能照耀他人。

“警察妈妈”的话>>>

小蔡:做了这么多年的志愿者,收获了什么?我想是从他人的人生学习、汲取满满正能量,通过志愿精神理解奉献精神,以奉献精神投入工作和生活,进一步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做一个志愿者看似是付出,却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小李:我有幸从2015年开始加入到“向阳花志愿者服务队”的大家庭,成为一名“防拐讲堂”的讲师。在这个过程中,我被孩子们的天真深深打动,在课堂上,看着孩子轻易地被助教“拐走”,深感开展防拐教育的必要性。我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感到自豪!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

小朱:作为团干部,志愿活动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向阳花”们专心、用心、开心地走过了六年,希望能走出更多个六年,把正能量传递出去,辐射地更广些,也展现出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的风采。

小翁:每次捐书和爱心捐款,大家总是非常积极,也许这就是母爱的体现吧!志愿者的工作虽然额外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但想到对于社会的意义,也让人元气满满!

小张:多次参加志愿活动,特别是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  “母爱送学子”活动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从新的身份认同了女子监狱的“母亲文化”,崇法、尽责、向善、卓越,我要做这样的母亲,更要做这样的民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像向阳花一样的“警察妈妈” 2020-06-05 2 2020年06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