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当前已进入6月。虽然今年受疫情冲击,但上海民政部门仍表示:将于年内实现既定各项目标,例如7月1日起就将继续上调 “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在昨天上海电台 “直通990-2020年民生访谈”第一期,市民政局朱勤皓局长明确上述内容。此外朱勤皓还披露,疫情期间上海民政部门的所有工作都不曾停摆,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机构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均做到“零感染”。
民政资金有了“阳光防火墙”
朱勤皓强调,今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 “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常态化之际,上海民政部门必须在年内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以社会救助工作为例,上海将按照中央 “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切实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要求,今年本市将继续调整提高 “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计划7月1日起实行。
同时,上海建立了一个 “资金内控监管平台”,覆盖全市民政系统,将 “救助申请”的 “复查核实”审批权从街镇转移到区里。复核通过后,再由区里通过 “资金内控监管平台”统一发放,直接打入民政对象的个人账户。这样一来,在制度设计和操作流程上, “管事的”与 “管钱的”就形成 “权责分离,互相制约”。目前, “低保” “重残无业” “特困供养” “支内回沪”等部分社会救助类资金发放已纳入该平台的内控监管范围。上海计划未来把由民政部门发放的资金,包括个人类补贴资金、机构类补贴资金等,全部纳入该监管平台,为上海民政资金发放建立一个阳光、透明的安全防火墙。
疫情期间机构“零感染”
朱勤皓说,从1月24日上海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至今,上海民政部门的所有工作都不曾停摆,一手严格防疫,无死角、全覆盖、零报告;一手紧抓业务,不断不乱、有序推进。
朱勤皓提供的数据显示,疫情爆发后,全市700多家养老机构如常精心照护8.5万名入住老人,特别是坚持为刚需老人上门送餐,日均1.3万客;同期,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坚持 “不打烊”,通过 “网上办”“预约办”,受理了申办事项390多万件;疫情期间上海实行 “婚姻登记预约制”,今年前5个月,全市办理婚姻登记49187对,其中结婚33150对、离婚16037对,不存在传说中的 “离婚登记爆增”;今年民政部门倡导市民不去现场祭扫,今年清明期间,全市54家墓园共接待预约祭扫市民96.85万,同比减少85%。
朱勤皓披露,疫情期间,上海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机构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均做到 “零感染”。社区养老服务也在有序恢复,并逐步扩大规模,全市上门助餐每日服务量已恢复到5万客,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已恢复到约7万人。
朱勤皓说,疫情爆发后上海第一时间将“最低生活保障金” “价格临时补贴” 等救助资金足额发放到位。上海还特别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重点聚焦因为新冠肺炎而出现困难的家庭,也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今年前四个月,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1.13万人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