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去年,一群致力于以人才培育助乡村振兴,推动精准扶贫的华东理工大学学子,携其“醒狮行动”公益项目,参加了首届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大赛,并从263个参赛主体中脱颖而出,荣获公益团队类铜奖。如今虽囿于疫情防控,华理“醒狮行动”的参与者们仍通过“云支教”形式,跨越2000公里为山区的孩子们送去科学和梦想……
通过办赛,上海为这些优质公益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天使轮”助推力,提供相应基金会的奖金资助,并准许优先加入上海公益创业基地市区街镇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实现资源有效对接。今年,上海还将为更多有志于公益创业的高校学子,提供更丰厚的“天使轮”助力。
让“初中毕业就想打工”的孩子看到更多可能
崔然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也是“醒狮行动”公益创业项目的联合创设者之一。过去一年,崔然带领同学们圆满完成了在云南寻甸的教育扶贫任务。
当地四年级学生小马,是让崔然印象最深的一个孩子。“我想初中毕业就去打工,赚钱比读书更实在。”小马曾经的“人生规划”,让崔然感到震惊。而且在与当地孩子们深入交流后,崔然发现:虽然这里的教育氛围渐渐浓厚起来,但孩子们对未来还是感到迷茫。
“譬如,在一次以‘20年后的自己’为主题的绘画课上,所有学生都埋头画画,只有一个小孩不时地抬头看我,当我靠近时,他就用书本盖住习作。”崔然回忆,“他的画面中间是一个小土包,上面立着几只乌鸦,一块歪斜的墓碑插在上面,墓碑上写着他的名字。”
这些现象,让支教团产生了新的思考——孩子们应当拥有更广阔的眼界,意识到自己将来有更多的可能性。支教团创设了“学生、教师、家庭”三维度支教模式,为当地一百余名教师带去了办公软件操作及教学资料检索服务。而“醒狮行动”项目,则通过线下系列主题活动课和线上常态化互动结对,激发孩子们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认同。
经过一年的“增能培育”,小马改变了念头,决定上高中、考大学。在支教团的引导下,还有很多像小马一样的孩子看见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用“云支教”克服疫情和距离
对于寻甸大山里的孩子们来说,已举办两届的进博会仍是非常陌生的名词。正好,支教团里就有当过进博会志愿者的“小叶子”吴怡。通过“云支教”,吴怡向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在进博会上的所见所感所思。这堂特别的课,燃起了一群六年级学生的梦想:“老师,我也想去进博会看看,我将来也要去上海上大学,也要去当一名‘小叶子’。”
新冠肺炎疫情暂时阻挠了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寻甸支教计划。但通过积极参与“花梨梦”线上辅导计划,大学生们依然在为云南乡村300余名青少年提供线上教学服务。
在一堂“云支教”课上,化学专业的崔然和药学院的方宏龙分别结合专业,给孩子们专门讲解了防疫知识。除了课业辅导外,他们组织孩子们做手抄报、做手工、写书法、画画,让他们在家也能有趣味活动。他们还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编程软件制作一些小游戏。他们每天分享防疫知识,让孩子们明白如何保障自身安全,还讲述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与付出。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们不顾危险,勇敢地前往最危险的地方!”“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在孩子们的手抄报和写给武汉医护人员、小朋友的信里,他们真情流露。
来自高校的禁毒志愿者协会
在首届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大赛中,来自上海政法学院的禁毒志愿者协会也荣获铜奖。这是一群热衷于禁毒事业的在校生志愿者们组成的公益性禁毒组织。他们以“绿色无毒,健康青春”为宗旨开展禁毒志愿活动,并与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有着长期稳定的联系。除公益创业大赛外,协会还曾获得上海市“十佳禁毒志愿者组织”荣誉称号。
“小韩是一名研究生,其未来一片光明,但谁曾想却因毒品葬送了一生。出生富裕的小韩常出没于酒吧、夜店,由此结识了一帮吸食新型毒品的朋友。但不久他便开始持续发烧,越来越严重,后经医院查实,因其使用不洁针头,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悔于吸毒与耻于艾滋之下,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协会结合在校生的特点,编写了一系列禁毒案例,并结合法律条文、防毒常识等,制作原创知识宣传手册,以达到科普效应。
据介绍,协会面向本校师生及社会大众,招募禁毒志愿者,开展主题禁毒防艾讲座、素质拓展、微电影拍摄等活动。
高校也有公益基地
除了参与公益创业大赛,上海还有一些高校学子在不同领域,同样践行着公益梦想。在上海电机学院,就有全市首家高校示范公益基地——上海电机学院共助成长公益基地。在此孵化的“幸福老人”体验项目,旨在积极推动大学生群体成为助老服务的重要力量。
“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经验的总结与指导,引导大学生关注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推动大学生积极助老、主动助老,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参与项目的同学这样看待大学生参与助老服务的意义。
据介绍,“幸福老人”体验项目分为前期调研与现场体验两部分。基于老龄化社会现状,大学生们以临港宜浩佳园二居委老年人为对象,通过调研访谈来倾听老年人的声音,制定适应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现场体验活动方案。他们设置了“平衡膳食健康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知多少”“画自己、画家人”“时间都去哪儿啦”“生活是一团麻”等相关幸福游戏,还特别设置了“老年人风采展示”环节。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说:“活动收获满满,退休后的自己并没有闲下来,作为一名‘资深文青’,摄影、读书、绘画,过得有滋有味!”而大学生志愿者则表示:“爱是可以流动的,幸福是会‘传染’的。”
延伸
更丰厚的公益创业“天使轮”助力
据悉,今年上海将举办第二届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大赛。且为了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公益创业,今年上海为大学生的公益创业梦提供了更丰厚的 “天使轮”助力。
上海将通过大赛,选拔一批优秀的社会组织公益创业项目,推荐进入市、区、街镇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进行孵化,并享受双创扶持和融资担保等政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将充分发挥作用,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扶持和指导,提供场地、小额资金和公益创投项目等支持。
上海还规定,在本市首次创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创业组织,符合相应条件的,可申请8000元的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创业团队(个人)入驻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孵化,符合相关条件,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000元的场地费补贴。毕业学年学生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80%培训补贴。
市民政局还将会同市就业促进中心,在全市遴选一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设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和创业见习基地。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在本市认定的见习基地进行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就业创业见习。学员在见习期间可享受生活费补贴。经创业见习基地跟踪帮扶,见习学员在见习后6个月内实现创业的,按实际成功创业人数,给予创业见习基地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带教费补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