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上海金融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经升级完成,于6月10日正式启用。可当记者带着好奇走进这里时却惊呆了:今年以来立案2500余件,案件相对复杂,标的额动辄数亿元的上海金融法院,居然只有两个立案窗口了?哪来的底气?答案是:靠智能。
从人脸识别、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到全流程智助立案,再到智云柜、智源解纷……全面升级的诉讼服务中心里全是高科技,“智慧”云集,只为带来更便民利民,高效多元的诉讼服务体验。
升级改造后的诉讼服务中心按照功能设置了导诉区、智慧服务区、智助立案区、智辅事务区、智源解纷区、智云交接区等服务区块。其中,智助立案区是此次升级建设的核心工程。
当天上午,经过立案窗口预检后,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郑飞云律师就带着诉讼材料来到了智助立案区。她此次要立案的是一起保理合同纠纷案件,标的额5.8亿元。通过“人脸识别”进入系统后,郑飞云便开始自助立案。
“因为之前不知道,所以我们这次还是带了纸质的诉讼材料。”郑飞云告诉记者,其实金融案件诉讼材料普遍较多,动辄数百页,光打印和整理纸质版诉讼材料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诉讼材料也要靠立案窗口法官逐一录入、审核,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高。“下一次只需要携带一个小U盘装好电子材料,既环保又节约时间成本,提高了效率,非常便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