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近日,陆家嘴论坛金融司法环境专题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法院金融审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承办、上海金融法院协办,是“陆家嘴论坛”举办以来首次将金融司法作为全体大会议题,也是中国法院金融审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成立以后的首次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上,来自国际金融业界、司法界、监管机构的专家,深入探讨金融司法在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交流分享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在法治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
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明确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以来,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90多万件,标的总额7300多亿元。审理了雷曼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案、光大“乌龙指”内幕交易案件、“伊士顿公司”期货高频交易案等一批重大金融案件。
上海法院率先探索建立金融审判专业组织体系。2008年,在浦东新区法院成立全国首家金融审判庭。2009年,建立了三级法院金融商事审判专项组织体系。2018年,上海金融法院挂牌成立,去年被世界银行评定为营商环境全球最佳实践。目前已形成“基层法院金融审判庭或专项审判团队+上海金融法院+市高院金融审判庭”的金融审判专项组织体系格局。在此基础上,上海法院加快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确保了快速化解纠纷。
与此同时,上海法院加强金融法律人才培养。在上海高院设立中国法院金融审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打造了一支体现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的金融法律人才队伍。据悉,本次研讨会就是中国法院金融审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成立以后的首次国际研讨会。
2019年,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力度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改革。一年来,为保障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上海高院发布了专项服务保障意见,上海金融法院制定了实施细则,并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试点集中管辖涉科创板企业的五类证券案件,回应了市场主体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加强司法保障的需求。此外,上海法院积极参与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通过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平稳处置重大金融案件以及债券违约、P2P网贷、违规交易场所等涉众性纠纷,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出台了针对性的司法保障意见和法律适用问答,预防疫情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记者还在研讨会上了解到,作为全国首家金融法院,近两年来,上海金融法院充分发挥专门法院集中管辖、专业审判、专业队伍的制度和资源优势,从立审执整个诉讼流程进行机制创新,为中外当事人量身定做中英文双语智助立案系统,智能诉讼风险提示系统,中小投资者保护舱,打造智能化“一站式”诉讼服务新模式;在全国首创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制定全国首个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规定,开创在证券交易所协助下的大宗股票拍卖执行新机制,创新科创板注册制的司法保障机制,不断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着力构建裁判公正、程序便捷、维权高效的金融司法保障体系,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营造更加公正、高效、便利的司法环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