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律师服务

报税发现陌生“任职单位”

律师:身份信息切勿泄露

本文字数:997

资料图片

  据《沧州晚报》报道,近日,河北沧州市民李先生发现,个税APP显示,上海的一家陌生企业给他连续“发”了3个月工资,可这些钱他并没有收到。

对此国家税务总局12366客服人员表示,纳税人被“发”工资可申诉,这不会增加纳税人的税负。

市民:

陌生企业“发”工资

沧州市民李先生近日向记者反映,日前,他登陆个税APP办理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业务时发现,在2019年1月至3月,他每个月被上海一家公司  “发放”了4300元钱的工资,总计12900元。

“我一直在沧州上班,根本没在那家公司工作过,更没有收到这几笔劳务报酬。”李先生回忆说,去年4月1日,他在个税APP填报个人信息时,发现“任职受雇信息”一栏中,除了目前的工作单位外,他还莫名地“被任职”于上海旗昌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李先生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到,上海旗昌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商务信息咨询、建筑工程、土石方工程等,地址位于上海横泰经济开发区。

“我从来没有和这家公司签过任何协议呀?”李先生对此十分不解,便咨询了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反馈称,可能是我的个人信息被盗用了,然后帮我进行了处理。之后,我的个税APP上‘任职受雇信息’一栏中就没了那家公司的信息。”

“幸亏我去年发现了‘被任职’的情况,并反映给了税务部门,否则可能被‘发’工资到现在。”李先生说。

律师:

身份信息被盗可报案

记者上网查询发现,李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记者拨打国家税务总局的客服电话12366进行咨询。

“这种情况,可能是个别企业利用他人信息拆分收入,进行偷税漏税。”客服人员说,遭遇这种情况的纳税人可以在个税APP上,点击该单位名称,并通过右上角的“申诉”按键发起“申诉”。这不会影响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也不会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如情况属实,税务部门将依法对冒用单位或个人的涉税违法问题,进行处理。

河北东方伟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振西表示,市民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应该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目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很多人因身份信息被冒用,不得不打起了官司。”

徐振西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向他人提供个人的身份信息。如果必须向他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时,最好在材料上标明用途,同时加上一句“再复印无效”。

(苏少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服务 B06 报税发现陌生“任职单位” 2020-06-29 2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