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国家卫健委发布做好信息化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我国将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本文字数:1157

  □见习记者  翟梦丽

本报讯  昨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做好信息化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支撑疫情监测分析、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促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的作用,推进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至关重要,通知指出,医疗系统需强化疫情信息监测预警。加强区域统筹,完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提升软硬件环境,支撑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疾病监测数据集标准实现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打通疾控、医疗、实验室等信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疫情相关核心信息快速报送;以重大传染病哨点医院为重点,强化信息整合共享,逐步实现疫情信息自动推送,完善传染病监测体系;积极运用大数据支撑重点人群排查,突出疫情防控重点,提升精准防控能力。

在信息监测预警的同时,我国仍需完善预警指挥系统。国家卫健委鼓励以省为单位,在空港、码头、陆路边境等重点地区完善疫情防控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人员追踪管理、信息快速上报、疫情态势分析、应急指挥处置等功能,支撑疫情输入防控。

疫情期间,各省各地健康码发挥重要作用,通知要求,各地需要完善健康通行码政策标准,推动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各地要及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报送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并纳入健康通行码统一管理,同时,完善健康通行码“一码通行”,推动健康通行码与电子健康卡(码)等融合发展,减轻群众扫码负担。

与此同时,疫情常态化下,我国需要推进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应急指挥系统。首先,在平台功能完善方面,通知指出,各部门需协同合作、多方参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平台功能,改造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数据接口并接入相应平台,推进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统一监管。其次,记者注意到,通知提出要建立与地理位置结合的基础数据库,包括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卫生应急数据库,完善行政区划代码、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应急资源、医学术语、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代码等,实现医疗资源可视化。

值得注意的是,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需基于监测预警数据的研判分析、仿真建模、预测分析,因此,建设跨部门多元融合数据平台和高效协同、上下联动的统一指挥平台至关重要,以此快速提升数据采集能力,实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及应对。除此之外,在大数据综合分析方面,从“城市智慧大脑”建设思路出发,汇聚公共卫生、医疗、人口家庭等多源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数据应逐步实现开放共享,从而开展大数据智能分析,包括时空分析、研判分析等,利用可视化技术进行综合展示,为决策提供综合数据支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我国将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2020-06-30 2 2020年06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