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在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之际,上海金融法院自主研发的最新司法科技应用成果——“中小投资者保护舱”昨天正式启用,系全国首个。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晓云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黄红元共同开启“中小投资者保护舱”。
投资者站在舱内,通过人脸识别就能唤醒虚拟法官“小金”。“小金”可通过后台大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匹配,即可实现诉讼主体资格的自动校验。
此外,“中小投资者保护舱”还能实现自动化生成立案信息、无纸化办理立案手续。
确认投资者属于适格原告后,系统自动生成立案信息,投资者只需在被告列表中点选并输入诉讼请求金额。同时,在确认立案信息后,系统自动生成诉状,投资者只需完成电子签名后即完成立案登记。
上海金融法院作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践行者,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更多专业、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金融司法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服务保障资本市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使命。
上海金融法院作为全国首家金融审判专门法院,也是全国集中管辖涉科创板案件的专门法院,在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之际,正式启用“中小投资者保护舱”,这既是注册制改革背景下更大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司法实践,也是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两个“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打造上海金融司法服务品牌的重大创新举措。
作为上海金融法院自主研发的司法科技应用成果,“中小投资者保护舱”融合了金融法院各项诉讼机制创新成果,通过人脸识别、自动验证、大数据分析、语义理解、人机对话等最新人工智能技术与诉讼服务需求的深度融合,为中小投资者在群体性证券纠纷的立案登记、咨询查询、多元调解、集体诉讼、申请执行等全流程的诉讼程序中,提供“无纸化、一站式、交互型”的诉讼服务,有效满足了中小投资者的多元化司法需求。
在启用仪式上,上海金融法院介绍了“中小投资者保护舱”的开发应用情况并做了功能演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