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近期,女学生独自出游后遇难、被害事件接连发生。随着漫长暑期来临,这又是一个未成年人学习、成长、交友的“活跃期”,也是传统意义上学校和家长管教的“空档期”。面对越来越独立、有想法的“后浪”们,安全自护教育如何跟上?考验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能力。
“因此,即便暑假是‘空档期’,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必须一直在‘保护期’。”上海市检察机关、教育部门一致认为。记者从日前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杨浦正积极运用校园疫情防控经验,在暑期继续通过家校网络管理体系,动态掌握孩子安全情况;同时与检察机关协作,对标中考新政,将来自检察机关的优质法治教育、自护教育进一步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还计划将检察院作为全新职业体验教育场所,以此帮助学生们从小树立法制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乃至辅导家庭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并把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果辐射社区。
预备班女生出走,班主任从人民广场寻回
“我的女儿离家出走了!”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上海某初中预备班班主任老师接到班上女生小王母亲的消息。老师赶紧向家长了解情况,原来,小王父母关系长期不睦,父亲对家庭不管不问,这两天夫妻大吵一架后,母亲搬到酒店居住,小王则不知所踪。
由于疫情发生后,市教委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对居家上网课的学生们采取网上管理制度,小王的班主任在此期间,每日与家长们及时通过微信群交流,掌握孩子们的体温、动向,确保每一名学生安全,同时也和家长们进一步建立了信赖关系。因此,小王的母亲在发现孩子失踪后,第一时间发微信给老师。
“一名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女孩,离家出走面临很大风险!”该校从班主任到综治老师,再到校办都迅速行动起来。有的负责与公安机关联系,追查孩子下落,有的迅速和孩子班上较为要好的同学联系,收集其可能前往的区域。最终在孩子失踪后一天内,班主任在人民广场区域将孩子成功找到。
孩子回家后,学校加强了对这名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的女生的关注。近期,传来孩子母亲不幸病逝的消息,孩子感到“无家可归”,又发生了离家出走行为,幸再被寻回。于是校方及时与孩子父亲沟通,对其开展教育。这名父亲表示,今后将努力抚养好孩子。校方则表示,将持续关心孩子的家庭状况,一旦发现她有成为困境儿童的迹象,将协同各有关单位,依法依程序对孩子展开救助。
自护意识要从小养成,一以贯之
“因疫情而生的家校网络管理体系,对校方及时了解孩子及他们的家庭动态,起到了重要作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校长曹蓉说。她表示,校方在运用管理群动态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后,有利于降低孩子们在家期间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学校将延续这一管理方法,并将该体系与校园原有的安全治理、校园普法等做法相结合,这种做法已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此外据曹蓉观察,家庭因素造成孩子发生安全事故,是一个规律性现象。因此,校方有责任协助家庭教育,以减少孩子们发生如出逃等安全隐患。
曹蓉的观点得到了杨浦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未检办案组负责人颜蔚的印证。她说:“家长们应对孩子们的自护教育引起足够重视。办案规律显示,缺乏自护意识的孩子,如存在深夜不归宿、独自前往偏僻处等行为,更容易成为故意伤害、抢劫、抢夺等案件的受害人。而好的自护意识,需要从小养成习惯,一以贯之。”
颜蔚表示,自2016年以来,杨浦检察院创设“杨杨检察官”品牌团队,秉承“用法治信仰点燃心灵灯塔”的团队理念,创新推动“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的开展。累计“接单式”送法入校近百场,受众学生达三万余名;精选包括院党组成员在内的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检察官,对口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落实第一批兼职法治副校长工作。
去年6月,杨浦检察院与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签约成立法治教育体验基地,精心选取典型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回应家长最关切的问题,分年龄段制作法治教育宣传片,为区域学校度身定制法治课程菜单,内容包括遵纪守法、成长成才、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师责任、家庭防护等14个主题,形式上兼顾法治教育讲座、自护情境训练、户外素质拓展、心理教育团辅等。
“学校通过‘点单’方式对接法治课程,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师生法治安全自我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以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氛围日渐浓厚”,曹蓉校长说。
据悉,在检校双方的努力下,上理工附属初级中学先后荣获“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而今年暑期,“杨杨检察官”团队也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表现突出单位。
对标中考新政,去检察院开展职业体验
曹蓉披露,目前上海正积极推进中考新政,对学生评价和考试科目权重等做了较大改革,道法等基础型学科成为新中考考试科目。“为更好应对改革,校方借助检察院的各项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继续开设‘拍案说法’等探究型课,通过法律小故事、观看庭审实录、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相关知识和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新政要求学生必须开展职业体验,曹蓉表示,学校准备在“杨杨工作室”的牵头下,把检察院纳入到职业体验教育的场所菜单,进一步开展好合作,设计好体验活动项目,使体验更为丰富多元。
此外,“杨杨工作室”进驻后,学校准备在原有的“公共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基础上,借力工作室的人力资源和专业资源,利用公共安全体验教室原有的设施设备,在预备年级开设每周1节的法治教育课,纳入课表,配备专职教师,聘请检察院工作人员作为客座教师前来授课,讲授法律法规,以及预防侵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参与编写学习读本,使校本化的法治教育课程落到实处。“这样,一方面促进与检察院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学校‘法治文化品牌阵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发挥好法治教育基地校的作用”,曹蓉说。
拓宽线索,推进未成年人公益诉讼
近年来,杨浦检察院聚焦社会热点,高度重视校园周边娱乐场所、食品玩具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针对幼托机构资质等相关问题,先后走访了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属地街道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网格排查,及时发现不符合本市关于托幼机构的“1+2”文件规定却仍实际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了公益诉讼的诉前检察建议,依法履行保障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检察职能。
建议发出后,检察机关与相关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违规机构的整治难题。相关部门制定了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目标性的监管方案,着力从推进违规整治、落实行业指导、丰富资源供给三个方面展开工作。截至目前,无照无证的托育机构已全部整改,部分机构取得《依法开展托育服务告知书》,部分机构正在申领告知书或积极调整经营业态中,其余机构已关停托育服务或转变业态,监管效果显著。同时,全区已实现12个街道普惠性托育点的全覆盖,普惠性托额总量增加20%;民办幼儿园和社会机构将在今年增设400-600个托额,是原有托额的2倍以上,确保这个假期中幼托机构的环境,也让暑期过后家长们可以更放心地把孩子送去幼托机构。
相关链接
多重保护在行动
另悉,今年杨浦检察院还将与四平路街道办事处签订未成年人保护共建协议,探索检街校三方联动;携手杨浦区教育学院签订《共建未成年人生命与法治教育项目合作协议书》,共同开展生命-法治教育项目;并在“杨杨工作室”内打造预防犯罪、法治宣教的专业平台。
在杨浦区大桥街道,暑假期间,街道积极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特点的禁毒宣传教育,深入社区居委一线,通过在活动中播放动画片、展示禁毒宣传图片、知识讲解和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介绍毒品的种类和危害、毒品的伪装模样。抓住青少年学龄早期有着循序遵教的特点,普及知识、讲解道理、明确好坏、扬善抑恶,培植禁毒意识,引领他们接受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对毒品有所警惕有所防范。街道表示,青少年在学龄期间有着好奇、探求未知、逆反等生命周期特征,需要加以正确引导,接受毒品预防教育,从小就建立起禁毒的思想防线,防止在不当的诱惑下接触毒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