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中国学生和家长把目光聚焦在普通高等院校时,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也颇受青睐,尤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竞争。事实上,各国已经展开新一轮人才培养的竞争,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职业教育。
本期“域外之音”聚焦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何布局职业教育,使之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学生也更加注重拥有一技之长,并不都将高等学历视作获得良好职业的唯一途径。
【瑞士】
从小养成劳动兴趣和习惯
1933年,瑞士颁布实施了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法。2004年修订生效的《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使瑞士举办职业教育拥有了一个资金投入和行政管理的重要法律保障。
瑞士职业教育法规定,在小学二年级就要开设各种手工课程,养成劳动兴趣和习惯。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人会因为选择了职业教育而感到低人一等,瑞士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
《瑞士宪法》规定,职业教育的管理主要由联邦负责。在具体实施中,由联邦、州和各行业协会共同合作完成。瑞士的职业教育不是由通常的教育局等教育管理部门管理,而是由各州的经济促进局负责管理,联邦政府主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部门是公共经济部职业教育司,这种模式可能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
瑞士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不到30%的学生到普通高中就读,并准备上大学;70%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这些学生中有90%以上将在毕业后,获得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文凭,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进入高等职业学院,或通过会考进入应用科学大学乃至联邦理工大学继续学习,攻取工程师学位。对义务教育后不能决定自己去向的学生,瑞士设立了“十年级”。这一年可以就近到普通中学或职业学校试读,适应后再做出选择。
【法国】
“学徒制”教育覆盖面广
法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成熟。在法国,职业教育是纳入国民教育及终身教育的一套制度,包括初始职业培训和职业再教育两个方面,覆盖领域全面,被法国人骄傲地视为“可以持续终身的培训教育制度”。得益于政府、教育部门及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法国,无论是中等还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都绝不逊色于普通教育,有时甚至比普通教育还要优质。严格的训练及高淘汰率是法国确保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法宝。
在法国,职业教育是劳动力市场多样化的体现。选择职业教育未必与学生的成绩好坏有直接关系,因为很多职业教育培训均由法国最好、最难进入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而某些领域的专业职业文凭也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有着高度认可,特别是在商业管理、财务、工程师领域。根据法国教育部的统计,2017年至2018年,法国年轻人中选择学徒制的人数连续两年呈增加状态,增幅为4.3%。
法国特殊的职业教育制度——“学徒制”,由政府支持的学徒培训中心落实。学徒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以半工半读或实习的身份在企业工作。学徒通常可获得企业发放的津贴,金额一般为法国法定最低工资的25%至80%。“学徒制”允许年轻人与公司签订两种类型的合同,一种为学徒合同,学徒期满后无法续约;另一种为职业化合同,合同期满后,学生可在该企业继续工作。
【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降低失业率
德国成为欧盟内失业率最低的国家,其“双元制”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双元制”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历史。1897年的《贸易法规修正案》第一次出现“双元制原则”表述;1969年,德国通过《联邦职业教育法》,在法律层面确定“双元制”教育。五十年来,职业教育在德国不断发展和完善。据统计,2020年全德国共有324种不同种类的“双元制”教育职业可供学生们选择。
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方式,顾名思义,企业为“一元”,职业学校为另“一元”。这种培养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工作竞争力。具体表现为:职业培训与就业制度相结合,雇主和雇员对培训制度的结构、内容和各培训过程认识一致;通过职业学校可以获得职业工作经验;经过训练能迅速地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这种模式能充分调动企业界的积极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积极性,促使各行各业都来办职业教育,广开了办学渠道,促进了配套的职业教育网的形成。
在德国,每年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会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约70%的学生能在毕业后直接被实习企业接收,约95%的职业教育毕业生都找到了工作。
在德国,尤其是二战结束后,职业教育并不是从职业学校才开始的,而是在中学就开始了职业预备教育。有了中学的预备阶段,职业教育不是突然进入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便于学生自然过渡。同时,又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联系更紧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日本】
重视“匠人精神”
在工业化发展最为迅速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尽快培养专业人才,日本于1961年提出“高等专门学校法案” (简称“高专法案”),明确将高专学校区别于大学,此案在日本国会获高票通过。日本的高等专门学校相当于中国的职业高中,以“传授深入的专业知识,教育必要的职业能力”为学习宗旨,学制一般为5年。
在日本,重视“学以致用”、执着于“匠人精神”的文化传统,以及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不足等实际情况,使得年轻人尽早进入社会、积累经验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相较于大学毕业生,那些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在专业技能、研究运用以及从业经验等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
【澳大利亚】
职业教育拓展就业
在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由政府和产业界合作运营。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由澳政府设立的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和众多私立培训机构颁发。同时,政府还设立了国家级的监管部门——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署,保障职业教育质量。
澳大利亚斯奇林基金会2017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澳大利亚大学的入学率持续上升,但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从事全职工作的人数不断下降。2008年至2014年间,本科毕业生全职就业率从86%下降到68%,而78%的职业教育毕业生以及82%的参加职业培训的大学毕业生成功找到了全职工作。
澳大利亚智库格拉坦研究所高等教育项目主任安德鲁·诺顿表示,一些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尤其是那些攻读人文和科学等通用学科的入学成绩较低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得不到高等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却可能会受益于职业教育课程,在建筑、工程、商业等领域表现出色。
【葡萄牙】
平衡高等教育体系
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国家——葡萄牙,也创建了独树一帜的职业教育体系。20世纪80年代,为了平衡高等教育体系,葡萄牙投入大量资金,创建兴办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系列职业技术人才。2019年,葡萄牙的职业技术学校占高校总数一半强,其中大部分为公立。葡萄牙高等职业教育由全职专业师资队伍和特聘的各个行业、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中与职业院校专业相关的人员组成,他们对于各个行业现状、发展需求十分了解,可以更好结合社会发展来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调查显示,在葡萄牙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是人文科学,其次是科学技术,位列第三的则为艺术专业。就读于葡萄牙瓜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专业的玛格丽塔就是一名职业教育学生,由于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她选择到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除了学习成绩,许多学生是出于对学费的考虑,和普通大学相比其学费较低。学校会提供大量实习机会或鼓励学生出去实习,这对未来就业也会大大加分。(综合人民网、新华网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