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禁毒视角

运动“处方”,开启社区戒毒新生活

本文字数:1334

  □法治报记者  徐荔

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十多个学员跟着瑜伽老师的节奏,慢慢让肢体尽情舒张、伸展、变换……这是近期,在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开展的一场特殊人群公益活动。参与活动的都是女性服务对象,她们在禁毒社工的帮助下得到了一张运动“处方”——瑜伽课程。

探索社区戒毒新模式

“现代人都提倡健康的生活,特别是这次疫情更让我们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自强静安工作站天目西路社工点的社工孙丹萍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开始,在区禁毒办和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开始策划以运动为主的社区戒毒康复项目,“运动可以调节人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所以我们最初设想开展一项时尚又轻松且充满正能量的运动项目,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一个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展现自我的平台。”

经过“头脑风暴”,结合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戒毒康复特点,社工决定为辖区内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瑜伽课程,试点为期一年以瑜伽为载体的项目活动,探索社区戒毒新模式。

据介绍,目前参与项目活动的都是女性服务对象,开展以瑜伽为主的项目活动不仅是为了帮助她们重塑外在形体,更重要的是修复内心。瑜伽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融舞蹈艺术、音乐于一体,运动强度灵活,既能增进健康,又能宣泄情感,释放身心,引导她们改变认知,达到身心合一的健康。

在正式开始项目活动前,社工与专业瑜伽老师做了充分的沟通,并亲自体验了瑜伽课程,“一开始老师设计的课程强度比较大,我上完课回家走楼梯,腿都抬不起来。”考虑到服务对象的身体情况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强度,社工与专业瑜伽老师商量后进行了课程调整,以服务对象更能接受的方式进行。

在运动中领悟身心变化

项目活动中,由专业瑜伽老师为服务对象作动作指导,禁毒社工协助引导学员通过瑜伽动作联系过往的生活,领悟自己身体感受带来心理的变化。缓解对毒品的向往,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增强一定的运动量,激发大脑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辅助消除对毒品的心理渴求。

活动第一次开展就受到了服务对象的欢迎,在因疫情暂停项目活动期间,服务对象还多次询问何时能再次参与。今年5月22日,项目活动恢复。考虑到目前仍处于疫情期间,社工也做好防疫工作,主要通过控制人员规模,同时要求参加人员提供健康码,并在现场提供手部消毒区,实施防疫、防控、消毒、测温等措施。

目前,项目活动已开展四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服务对象坦言,“瑜伽课上舒缓的音乐让我得到了放松,老师对我们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教会我们运用呼吸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非常受用。”

在瑜伽动作中,服务对象时而感觉自己回到妈妈的子宫里,感受到温暖,也会联想到自己的涉毒行为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委屈和冰冷;攀附在空中飞索中,时而会想到自己在毒品的漩涡里不断地挣扎,很多时候只有自己才知道里面的无助和无奈……

社工希望服务对象能通过学习瑜伽再次感受到接纳和宽容,找回正常的生活轨道。同时,社工表示,项目活动也挖掘出了服务对象的潜力,有些服务对象的瑜伽动作越来越专业,若有意愿可以参加专业班的学习,通过考试后将有机会被聘用成为瑜伽教练,解决就业问题。而在后续的活动中,社工也将继续丰富项目活动的形式,让更多服务对象参与运动戒毒康复,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禁毒视角 B04 运动“处方”,开启社区戒毒新生活 2020-08-21 2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