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域外之音

破解减塑难

本文字数:2916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对塑料制品需求量、使用量不断增加。这些塑料制品被废弃后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口罩、手套等塑料垃圾被冲到偏远海滩,外卖食品和快递的塑料包装在填埋场堆积如山,治理塑料污染已刻不容缓。

本期“域外之音”介绍的就是,为遏制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治理措施,推进政策落地实施。相关企业也响应政府环保倡议,追求可持续性经营。

【英国】

塑料回收率逐年增长

根据2019年最新数据,英国每年可回收超过37万吨塑料。虽然相比2000年仅有1.3万吨的回收量已有大幅增长,但大多数塑料最终被运往垃圾填埋场或焚化场。在英国,家庭每年使用的300亿个塑料瓶中,目前仅回收了57%。

自2015年英国规定所有超市和大型商店对一次性塑料袋收费5便士以来,使用数量下降了90%。最新数据显示,七个最大的超市在2018至2019年度售出5.49亿个一次性塑料袋,低于前一年的10亿个。2018年,英国政府进一步提高对一次性塑料袋收费至10便士,并扩展至中小型商店。但在今年疫情期间为加速超市的服务,取消了对塑料袋的收费。

英国许多大型连锁超市都采取措施以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比如Waitrose的一家店用大型容器代替塑料包装售卖意大利面、啤酒和冷冻水果。Asda超市将为新鲜农产品“包装”新型植物涂层,代替为延长保质期所需要的包装,该涂层已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其他措施还包括取消5千万张贺卡上的塑料包装等。

2018年,英国出台一项新的《资源与废物战略》,全面改变英国处理塑料废物的方式。企业和制造商会承担更大责任,支付回收或处置其包装废弃物的全部费用,包括汽车、电子产品和电池等。

英国政府环境部门一份报告中说,社会需要摆脱所有一次性包装,而不仅仅是塑料。如果使用铝、玻璃、纸或可堆肥塑料作为替代材料反而可能增加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英国政府在2018年签署了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致力于加速向循环经济转型,目前已经有850多家组织机构签订了该承诺。

【德国】

出台多项“限塑”令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处于全球领先。根据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BMU)统计,德国2017年的塑料包装利用率高达99.4%,其中约46%的塑料废品被循环利用,约53%的废品被焚烧以产生能量。

近年来,德国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环保政策以减少塑料垃圾。从2015年起,德国超市不再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这一举措有效减少了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2018年年底,德国环境部提出了“五点计划”,这项计划旨在减少塑料制品的生产并加强对塑料废品的循环回收。计划具体为: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倡导环保包装、加强可循环塑料制品的使用、避免在有机垃圾中掺杂塑料、反对海洋垃圾和倡导塑料制品可持续利用。

为了响应欧盟即将于2021年生效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禁令,德国政府在2020年7月决定禁止多个品类的塑料制品的销售,包括一次性塑料餐具(叉子、刀子、勺子和筷子)、塑料吸管、塑料棒棉签、塑料气球棒和塑料杯等。人们必须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代替这些东西。

德国商家也积极响应减少塑料销售的号召。2019年,包括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在内的30家企业在伦敦成立了“塑料垃圾终结联盟”,这些公司计划到2024年投入共计15亿美元,用以发明提高垃圾循环利用率的技术。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德国民众也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作为最早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国家之一,德国民众从1991年起就通过将日常垃圾分为四类的方式帮助为垃圾处理进行了预分类,大大减少了垃圾处理时的污染并提高了垃圾利用率。

【韩国】

民众企业响应“减塑”

韩国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2017年塑料制品的再利用率仅为34.4%。韩国环保专家分析称,回收的塑料垃圾被转移到处理机构后,却因部分沾染异物、质量降低等原因,无法被再次利用,最终大部分塑料垃圾只能走向被销毁的命运。

2018年5月,韩国环境部发布的“处理可回收废品的综合对策”指出,争取到2030年将塑料废品减排一半,并将塑料废品的再利用率从2017年的34%提升至70%,到2022年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减少35%。

韩国政府规定,2018年8月起,消费者在咖啡厅享用饮品,则一律不提供一次性杯子。2020年8月1日起,韩国环境部开始试行减少使用塑料产品的政策,若商家不询问顾客意见而直接提供一次性杯子,将被处以5万至200万韩元金额不等(约合300元至1.2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此外,自2021年起,咖啡厅的外带包装、外卖提供的一次性餐具都将被禁止无偿提供。2022年起,塑料吸管和塑料搅拌棒等用品的使用,也将在韩国境内全面禁止。

韩国政府称,对于在一次性用品限用政策中蒙受损失的生产商,将发放一定“事业转型补助金”,以补偿其部分营业损失。对于咖啡店及传统市场的商家们,韩国政府计划通过提供餐具清洁设备进行扶持。

为响应韩国政府的号召,韩企纷纷加入环保行列。有企业通过活动带动消费者加入环保活动,更有企业在内部制定目标,规划环保事业。

据韩联社报道,今年4月1日,国际环境团体以1010名韩国成人为对象,开展了“塑料垃圾问题及解决方案相关的民众意识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韩国民众能深刻意识到塑料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法国】

多措并举限塑

法国政府正试图引入一种惩罚制度,迫使商家店家放弃用“不可再生塑料”包装商品。该制度将增加使用非再生塑料包装的消费品的成本,使用回收塑料包装的产品的成本可以降低10%,而使用非回收塑料包装的产品的成本可以提高10%。

惩罚制度只是实现法国政府兑现承诺的一项计划,其他计划还有:法国立法禁止超级市场向顾客提供不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以鼓励顾客自带购物袋;一项禁售吸管等塑料餐具的法律定于2020年生效;法国拟对塑料瓶启用“退还押金”方案:消费者购买食品或饮料时支付包装瓶“押金”,把空瓶送到回收点时取回“押金”;政府还计划增加垃圾填埋场的税收,同时削减回收业务的税收,希望解决日益严重的塑料流入海洋的问题。

2020年1月30日,法国国会两院就反污染和循环经济法案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最终法案确定,塑料瓶回收措施先交由各地试行,2023年之后再做决定。

自2020年1月1日起,法国境内已禁止销售部分一次性塑料产品,包括塑料制的家用一次性棉签、一次性塑料杯子和盘子等。而最新法案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打击污染和浪费:到2025年1月1日实现100%塑料循环利用;到2024年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包装使用;到2030年减少50%一次性塑料瓶出售;最迟于2023年1月1日起,禁止快餐店堂食提供塑料或一次性餐具,同时禁止儿童套餐中的塑料玩具;禁止所有由“可氧化降解”塑料制成的产品,这些产品破碎后会造成海洋污染。从2021年1月1日起,禁止在公共场所(超过300人)免费分发塑料瓶。从今起到2027年,逐步禁止在化妆品、洗涤剂、清洁产品或医疗设备中“有意添加”微塑料,以减少塑料微粒污染海洋。  (据人民网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域外之音 B08 破解减塑难 2020-08-25 2 2020年08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