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倡导绿色生活?市人大代表们今年提出了许多有关制止浪费、树立珍惜粮食理念的真知灼见。
珍惜粮食要成“必修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很多孩子都会背,但其中的深意却并非人人都能体会。市人大代表杨昕巍表示,农业,是全人类生存、生活、思想的基础,人的发展离不开土地与农作物,掌握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的规律过程,不但是青少年必须的知识人文素养,更是感恩土地、感恩生命的信念培养。
在杨昕巍看来,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青少年,方知“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含义。
为此,杨昕巍建议建立“上海市中小学生农桑稼穑科普基地”,每年定期安排中小学校甚至大学去参观学习、劳动,并形成制度,结合知识及思想教学,完成此课目。
市教委回复,市教委历来重视中小学生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农村社会实践,使学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三农”政策,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面貌,感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为确保学农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有效性和时代性,市教委已经着手修订《学农大纲》,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学农课程内容和要求。同时,启动上海市学生农村社会实践课程开发项目,一期已经完成《农田耕作课程》、《农耕常识课程》、《自然探究课程》、《无土种植课程》等4门课程,这些课程经过个别基地试点和专家认证后,将推送到全市所有基地。
市科委则表示,将根据《上海市科普基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指导相关农业科普基地提升服务能力,满足青少年学农需求。
临保食品别“一扔了之”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超市、便利店的普及方便了居民生活,每天对临保食品的处置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商家而言,一方面要加强监管,确保这些“拳头产品”的食品安全,但同时,眼看着大量临期食品被丢弃浪费,也着实令人心疼。
市人大代表黄锦海就提出了一个临期食品处置问题。他说,本市超市、便利店为后续处理方便、节约成本,对临保食品的处理方式基本就是直接丢弃,极少有回收集中销毁。但这种直接丢弃的处理方式,浪费了大量可食用食品。“这些临保食品只是错过了最佳食用时间,但还处在可食用阶段,并非超过保质期不可食用。”据他了解,每天本市的超市及便利店会有10%左右的食品报废,大多都是将其拆封后作为湿垃圾处理。一天内直接丢弃处理的临保食品,价值就达40万元左右。
他建议,对临期食品不要“一扔了之”,由便利店设专区集中陈列和销售。根据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数量、特性以及门店的规模,因地制宜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相对集中陈列和销售有关食品,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柜),请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字样。
同时,鼓励经营者将临保食品爱心捐赠。鼓励便利店等食品经营者将临近保质期食品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慈善机构等组织。该类食品距离保质期仍有一段时间,如将之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慈善组织等,既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又有助于社会公益发展,改善被救助者的生活,减轻社会福利机构、慈善组织的经济负担,还能适度减轻城市垃圾处理压力。
黄锦海代表再三强调,无论何种形式的捐赠,食品安全必须是第一位的。超市、便利店等食品经营者应当保证所捐赠食品的安全,不得捐赠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为确保在运输途中临保质食品不变质,到达受赠者手中不过期,相关社会福利机构和慈善机构等公益性组织,也应当建立临保食品接收、贮存、派发等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得接收和派发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临保范围避免“一刀切”
对人大代表的建议,市市场监管局回应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临保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一部分保质期较短的食品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就被直接丢弃,造成浪费和食品安全隐患。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围绕临保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强化日常监管工作。首先科学界定临保食品范围。临保食品的期限与保质期的期限有关,要注重区分长保质期食品和短保质期食品的差异,分类划定临保范围,避免“一刀切”;同时重点关注商超环节销售的保质期不长、消费频次高、复购率高的鲜食产品,既保障食品安全,又避免浪费。
其次,落实专区存放和销售的要求。要求销售临保食品的商家,要设置标识牌作出醒目提示,便于消费者选购时识别,并及时食用。
市市场监管局表示,支持食品爱心捐赠行为。据了解,本市已经有社会组织探索食物银行的运作模式,把可能被浪费的食物收集起来,分发给社区有需求的人。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食品的爱心捐赠。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