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社会;庭审

共享单车没骑“红包”却被领走了

男子涉嫌骗取红包奖励等共计15万余元被提起公诉

本文字数:821

  □见习记者  谢钱钱  通讯员  潘若

本报讯  通过网络平台注册虚假共享单车用户、虚构共享单车“红包车”位置等方式,男子骗取共享单车、助力车红包奖励,邀请新用户奖励共计15万余元。近日,记者从闵行区人民检察院获悉,该院以涉嫌诈骗罪对被告人邓某某提起公诉。

为提高共享单车的骑行率,共享单车公司推出了“红包车”业务,即对停放在一个地方满72小时的自行车设置红包属性,只要开锁激活并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即可获得红包奖励。2016年,邓某某和妻子李某某知道“红包车”后,便注册多个账号,每天在街头寻找“红包车”并通过正规骑行获取奖励,一天能赚60多元。

之后,奖励获取难度逐渐增大,邓某某夫妻开始寻觅更便捷的获取办法。2019年6月起,邓某某通过网络平台注册多个虚假共享单车账户,让李某某在家专门用几个手机找“红包车”,而自己则到现场找到“红包车”,再通过虚拟定位软件修改“红包车”的位置,使得共享单车系统误以为邓某某达成骑行、定点停放等奖励条件,从而获得红包奖励,但实际上该“红包车”并没有发生任何位置移动。为了提高效率,二人还通过分身软件同时登录多个共享单车账户,一次性操作多辆“红包车”实现虚假位移。

此外,共享单车公司推出邀请新用户可获得红包活动时,邓某某便通过此前获得的多个虚假共享账号完成邀请注册,骗取奖励。他还利用共享助力电单车可以远程开关锁的便利,通过虚拟定位找到外省市的“红包车”,以同样手法骗取助力车的红包。

2019年11月左右,共享单车公司发现有大量“红包”支付到相对集中的几个账户内,同时这些“红包”产生、获取、提现的时间也相对集中。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这些账号存在故意制造批量单车闲置,在不开锁的情况下产生位移并获取红包的情况,遂报警。

闵行检察院审查认定,至案发前邓某某共计骗得共享单车“红包车奖励”、“邀新奖励”15万余元,其行为已涉嫌诈骗罪,于近日向闵行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社会;庭审 A06 共享单车没骑“红包”却被领走了 2020-09-02 2 2020年09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