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报道,最近一段时间,记者频繁接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问询是否需要贷款。在交流过程中,甚至有人称可以用这些资金炒股。那么,这些人究竟是不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真的可以用这些资金来炒股吗?
“银行”推销贷款?
日前,记者接到号码归属地显示为北京、自称广发银行的工作人员用手机拨打的电话。在电话中,对方问询记者是否需要贷款。当记者提出是否可以用这笔资金炒股的时候,对方直接称: “当然可以了,贷款放出去后钱就属于你了。”
随后几天,记者又接到了自称平安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问询是否需要贷款的电话。其中,自称平安银行人员同样表示可以用贷款炒股,自称建设银行人员则明确表示:“不可以,是违规的。”
那么,这些人是“李逵”还是“李鬼”?他们所称的贷款资金真的可以用来炒股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分别拨打了广发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客服电话进行求证。
广发银行的客服人员明确表示,如果是用手机打过来的,肯定不属于银行工作人员。“银行都用固定的客服号码给客户打电话,不会用手机号进行营销。”该客服表示。
平安银行的客服人员表示,现在很多犯罪分子冒用银行的名义打电话进行营销,但这些都不是银行正规的营销电话,“如果是用手机打过来的,不排除有诈骗电话嫌疑”。与此同时,这位客服人员称,如果需要贷款,可以让专门的工作人员与记者联系。
当记者问及是否可以通过其他变通方式用贷款进行炒股时,两家银行客服人员均表示“不可以”。
律师称骗贷后果严重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先把款贷出来,然后再用于炒股呢?对此,记者“潜入”多个QQ群一探究竟。
在其中的一个QQ群里,一个自称可以帮助记者“想办法”的第三方中介人士私信告诉记者,现在贷款流入股市的确是一个禁区,但是,还是可以有方法进行规避的。
“我们会给银行提供所有的真实的消费凭证,保证做得银行查不出来。”该人士称,如果条件好的话,能贷到100万元到300万元。
在了解了记者的条件后,该人士称“80万元不是问题”,并且表示放贷速度很快,带上身份证和银行卡,当天就可以拿到钱。至于收费标准,是1个点到3个点的下款费。
事实真是如此吗?对此,一家商业银行分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中介机构或者包装公司来贷款,其实银行都知道。
他进一步解释称,就算是银行内部有关系,这种操作也是行不通的。因为银行信贷审批有多道流程,不是一个人说批就能批的,“个人判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至少在我这边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行为也是法律不允许的。”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钱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刑法》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骗取贷款罪,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是非常典型的欺骗手段,一般骗取的金额在100万元以上或者造成的损失在20万元以上就可能达到‘情节严重、损失重大’的骗取贷款罪刑事立案追诉的标准。”钱媛说。 (朱宝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