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周末看点

买了账号无法登录 刚付完钱就被拉黑……

游戏账号交易:小心馅饼变陷阱

本文字数:2977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徐荔

网络游戏兴起后,各类游戏账号、装备也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许多玩家为了一个心仪账号或稀有装备不惜一掷千金。也有一些网游玩家不断提升游戏账号等级,当成为“高手”后,就把账号挂出去交易。还有些人,他们利用游戏账号、装备买卖设置骗局,虽然游戏角色和装备是虚拟的,但坑走的钱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其中的过程和手段各有猫腻,满满都是套路……近期,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就承办了两起与游戏账号买卖有关的案件。

案例一

游戏账号无法登录

竟是原主人偷偷“找回”

买卖交易一般都是钱货两讫,东西卖给了买家,卖家自然就不再拥有这件物品的所有权了,但让王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花了几千元买的游戏账号竟然使用了一个月就无法登录了。究其原因,不是账号违规或被游戏方屏蔽,而是账号的原主人悄悄把账号拿回去了。这算怎么回事?事情要从2018年说起。

新购账号突然无法登录

王先生是一款网络游戏的爱好者,2018年10月,王先生在某游戏交易平台浏览游戏账号、装备交易信息时看中了一个游戏账号,当天就与卖家沟通,并通过平台下单支付了6000多元购买了这个账号。之后,王先生就开始正式使用这个游戏账号,并陆续充值了1.3万余元购买游戏内的“钻石”道具。

然而,使用购买来的游戏账号还不到一个月,王先生就发现没有办法登录了。王先生询问了游戏交易平台和游戏所属公司的客服后得知,游戏账号被原来的主人要回去了。王先生觉得非常莫名,自己付了钱买了账号,怎么还能被拿回去?而且王先生充值购买的“钻石”道具还没有使用完,考虑游戏充值比例、充值返送等情况,王先生无法使用的道具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有1.1万余元。为了要回自己买下的账号,王先生向警方报了案。

经过调查,王先生的游戏账号是从李先生手上买的,但李先生不是游戏账号的原主人,他是“二转手”,游戏账号的原主人是汪某。李先生是在2018年9月通过游戏交易平台花6000余元买下了汪某挂售的这个游戏账号。为了证实自己的话,李先生将自己与汪某的交易记录提供给了王先生。

偷偷找回账号构成盗窃罪

汪某怎么能出尔反尔,他又是怎么把游戏账号找回去的?今年4月,汪某被警方抓获。

到案后汪某交代,他有一个QQ号已经注册约20年了,一直是他自己在使用,他正是用这个QQ号绑定注册了涉案游戏账号,每次玩游戏都要通过登录QQ账号获得游戏授权。2018年9月,汪某不想再玩这个游戏了,就想把游戏账号卖了。

汪某称,这个游戏账号花费了他多年的心血、精力和不少金钱,角色装备等也都不错,所以在某游戏交易平台上,他准备以1万元的价格出售游戏账号。不久,就有买家来咨询商谈交易,并最终以6000余元的价格成交。

“我们是通过游戏交易平台交易的,对方把钱打给交易平台,钱款冻结两个星期后再打给我,我再去提现。”汪某回忆。

虽然汪某交易的是游戏账号,但因为游戏账号是用QQ号绑定的,所以实际卖的就是QQ号。账号出售1个多月后,汪某觉得不方便,自己还是要继续使用原来的QQ号,于是便通过向QQ官方网站提交身份信息、手机号码等手续成功找回了已经卖掉的QQ号。

“我拿回号码后就修改了登录密码,也没告诉游戏交易平台,更没有通知买家。”汪某表示,拿回账号后没有登陆过游戏,只使用过QQ和关联邮箱。

那么,作为游戏账号的原主人,汪某卖出账号后又“找回去”的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规定?承办此案的闵行区检察院检察官认为,汪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涉嫌盗窃罪。考虑到汪某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罪行,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之规定,可以从轻处罚。且案发后,汪某的家属向王先生赔偿了相关损失,并取得王先生的谅解。

今年7月,闵行区法院审理该案后,以盗窃罪判处汪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案例二

谎称有合适账号可卖

收到钱后果断“拉黑”

因为自己曾经被骗过,所以就如法炮制骗别人。犯罪嫌疑人段某的行骗理由让人啼笑皆非。而段某用来骗人的工具不是别的,正是游戏账号。明明没有别人需要的游戏账号,却伙同他人编造谎言,以几千元的价格进行买卖,并收取所谓的游戏体验“押金”……段某和同伙拙劣的谎言很快就被戳破。

账号没见着影就被“拉黑”

今年1月初,平时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徐先生收到一个游戏交易群“客服”发来的QQ消息,对方开门见山地询问徐先生是否有买卖游戏账号的需要。正巧,徐先生想要买账号,便与对方谈妥价格购买一个格斗过关类游戏的账号。

徐先生两次根据对方提供的支付宝账号转账都不成功,最后按照对方发来的银行卡账号才终于将4800元汇给了对方。

“当时对方让我验证账号是不是好用,因为我在工作没有时间,所以没有马上测试。”徐先生回忆,当天晚上下班后,他回到家中通过QQ联系了“客服”表示想要登录游戏账号,“他说验号要先付1000元押金,让我还是转到之前那个银行账号,我就转了1000元。”然而,付了钱的徐先生却没有等到对方发来的游戏登录信息,反而发现自己被“拉黑”了。

徐先生随即报警。警方根据相关线索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段某和莫某(在逃),并于今年5月在一家网吧内抓获了段某。

虚构交易还“甩锅”给同伙

对于欺骗徐先生的行为,段某一开始承认是自己和莫某一起实施的,而后却把“锅”甩给了莫某。

段某称,自己是2018年底在网吧认识莫某的,他俩经常在一起上网打游戏。段某因为一直玩游戏不工作,身上没什么钱,就想把在玩的游戏账号卖了。通过搜索游戏交易QQ群,段某加入了一个交易群。很快,就有人与段某联系,询问他卖号事宜,并估价1200元买段某的游戏账号。

“他们要我把游戏账号信息发给他们,说是第二天就能把钱打给我,我看他们是有担保的就相信了,但是没想到对方没给我钱就把我删除了。”段某称,自己被骗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莫某,“我们觉得钱没赚到,能卖的游戏账号也没了,不如我们也学这个方法去骗别人,赚点钱。”

不过,因为当时临近过年,段某和莫某都要回老家,所以就没有实施这一计划。2019年春节后,段某老老实实地找了份工作,然而大约半年左右,段某就不想上班了,开始混迹网吧。在网吧,段某又遇到了莫某。

“我在网吧玩了几个月,把之前打工赚的钱都用完了,我就想用之前和莫某想到的方法骗点钱。我们开始讨论怎么通过骗别人买卖游戏账号赚钱。”段某交代,两人打定主意后,实施过3次计划,前两次都没有成功,而第三次就是骗徐先生。

据段某供述,去年12月,莫某用一个新买的QQ号加入了一个游戏账号交易QQ群。今年1月初,莫某在群里看到有人想买游戏账号,就主动添加对方QQ私聊,询问对方想买什么账号。对方发了一张想要买的账号截图,莫某表示可以,还让对方付款,说收到钱后晚上给他游戏账号。晚上,莫某又让对方付了1000元保证金,收到钱后,莫某就把对方拉黑了。这位买家就是徐先生。

段某称,一开始是他提供的支付宝账号,但转账不成功,莫某就用自己的银行卡账户收了钱款,之后又把钱都转给了段某,“因为他怕银行卡被冻结,就把钱转给我了。”而骗到的钱,段某和莫某瓜分了。

承办此案的闵行区检察院检察官认为,段某到案后供述的内容有所变化,有避重就轻的倾向,而根据相关证据及段某的供述,检察官认为段某的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涉嫌诈骗罪。

近日,闵行区检察院已对段某提起公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看点 B02 游戏账号交易:小心馅饼变陷阱 2020-09-11 2 2020年09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