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本报讯 在上海人的记忆中,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松江方塔、国际饭店……这些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近两年来,上海全力推进“建筑可阅读”工作,努力做好城市文脉保护和传承工作。昨天下午,“建筑可阅读”文创集市举行,现场发布“建筑可阅读”之夜游上海好去处,发布《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有声书;并同步启动市民游客最喜爱的“建筑可阅读”系列产品评选。
今年,“建筑可阅读”工作从黄浦等六个中心城区向全市推广,开展了一系列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程,并大力推进历史建筑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近”“走进”建筑,目前全市开放建筑共1039处,设置二维码共2458处。
作为“建筑可阅读”文旅融合工作的重点项目,《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于今年上海书展期间亮相。为让读者更好地走进建筑、读懂建筑,《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有声版也于昨日在蜻蜓FM、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首发,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欣赏音频内容,用这种新颖的形式,让上海的知名建筑可见、可读、可听。
除此之外,“建筑可阅读”的产品目前已从最初的扫二维码呈现出的建筑人文历史,逐步向根据资源特色开发的文创产品发展,让市民游客更立体地了解历史、品味文化。昨日,第二届“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在静安嘉里中心举办,此次文创市集由全市十六个区文旅局及上海文物交流中心共同参与,集中展示上百种与“建筑可阅读”相关的文创产品。金山农民画,武康路建筑刺绣,这些文创产品既可以帮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建筑,又能有效推动文创产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文旅局联合全市16个区文旅局共同推出16个夜游上海好去处及103条各具特色的建筑微旅行线路,安义夜巷、七宝老街、杨浦滨江……市民游客可跟随这些旅行线路,聆听历史建筑前世今生,感受城市历史人文气息。
据悉,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十六个区文旅局指导、蜻蜓FM主办的市民最喜爱的“建筑可阅读”百大“人物”评选活动,也于昨日启动,通过市民游客的参与投票,将评选出一批最受市民喜爱的“建筑可阅读”系列产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