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代表眼中的人大新变化:

建议答复从“句号”走向“分号”

本文字数:1102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昨天,上海市人大工作会议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步出炉。《意见》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提炼近年来人大工作新实践新经验,对今后一个时期人大工作作出部署,立足推动全市人大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那么在市人大代表眼中,人大工作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有着怎样的创新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我感觉本届人大常委会更加强了代表意见的督办力度。”市人大代表许丽萍告诉记者,去年本市就市民关心的重点问题如幼儿托育、非机动车管理、网络订餐平台等进行了重点督办。而今年常委会加强更加强了对于民生问题相关代表建议的专项监督。她以多届人大代表所关注的加装电梯问题举例,“为了推动代表建议的落地,市人大常委会的主任和分管副主任亲自抓督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了多次专项监督会议。”许丽萍说,过去代表建议一般会在3个月左右进行答复,“现在建议答复不是工作的句号,而是分号,代表着这个工作由此起步。”许丽萍说,“我们代表也会长期关注这个问题,政府也是作为一个契机来进一步的持续推动解决问题。”

在许丽萍看来,此举体现了代表建议要落地的实效,对于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就是跟踪督一直进行中,也说明了人大监督是以结果导向的,不是代表提了就完事,而是要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如果是代表提的共性问题,它就会转化为人大专项监督的内容,有的时候会转向人大立法的内容。”许丽萍说。

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项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开门问策”,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汲取人大代表的智慧,代表们不仅被征集了意见建议,还成为意见建议的征集者。据统计,这份面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的专项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159份,文字建议1390条。与此同时,3570多位上海各级人大代表围绕“十四五”民生改善主题下社区,与1.2万余位居民座谈,收集到3900多条建议。

市人大代表施政告诉记者,他们就是带着问卷进入社区。“通过大数据统计,也更增加了立法的科学性。”施政表示,尽管有些市民的关注点可能非常小,但用大数据的分析汇总起来,就会发现这些小的点体现了很宏大的命题。“比如我们去社区时,很多老年人就会问,智能手机健康用不来怎么办?”施政说,基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上海户籍1/3以上是老年人,因此代表们很关心老年群体的问题,于是代表们就提出,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高度,科技无论有多先进,必须保证对人民是友好的,因此在规划上,也要体现了老百姓的一些呼声和需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建议答复从“句号”走向“分号” 2020-09-18 2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