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社会

静安:发布《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白皮书》

从“坐等送案”到“上门问案” 半数以上案件“主动”发现

本文字数:885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白皮书》  (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全面梳理了该院近三年来的司法救助案件数量、救助金额和救助对象等,总结了该院司法救助案件的办理情况、工作做法,并发布了相关典型案例。

白皮书显示,2018年-今年8月,该院共办结国家司法救助案件30件,共计发放救助金额人民币41万余元,从案件数量和救助金额来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且今年(截至8月)办理案件的数量已超过2018年、2019年两年办理总和,增幅明显。从救助对象来看,救助未成年人18件,占救助总数的60%;救助老年人(60周岁以上)5件,占救助总数的16.7%,司法救助案件中的当事人主要为故意伤害等侵犯人身权利案件中的被害人。

“上述国家司法救助案件中,半数以上是‘主动’发现的。”会上,该院副检察长曹坚介绍了近年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院司法救助工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构建辐射广、多元化、综合配套的司法救助新格局中所做的努力。坚持“应救尽救”原则,转变办案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由“被动”变“主动”,从主要依申请救助向依职权救助转变,从“坐等送案”到“上门问案”转变;定期与办案部门特别是该院涉老案件办案组、未检办案组联系,在信息通报、线索移送、优先办理、上门反馈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提供程序保障。

此外,还探索多元化救助方式,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启动综合救助,除发放救助金外,还对因遭受犯罪侵害、产生心理阴影的被害人提供心理治疗帮助等;进行公开救助,对具有社会影响、符合公开要求案件的办理结果进行公开答复,借助律师、居委会干部等第三方力量确保办案效果;探索“跟踪式”救助,对被救助人员进行案后常态化回访,必要时联系心理医生等相关人员,以期实现救助目的和效果。

今年新冠疫情以来,针对异地救助申请人,该院还启动疫情防控期间“特别通道”,通过远程指导申请人填写申请材料,邀请原案法律援助律师共同参与救助工作,利用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等方式,开拓了特殊时期远程司法救助新模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社会 A04 静安:发布《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白皮书》 2020-09-18 2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