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陈春
“内部员工会有特别优惠” “专业人士的分析一定有道理”……在生活中,不少人会选择相信“内部人员” “专业人士”,认为他们有特别的渠道获取价格优势或独家消息。然而,有些所谓的“内部人士”根本就是骗子假扮,不能给出优惠价格也不会专业分析,他们的目的就是骗钱。
近期,闵行警方就破获了两起以“内部员工”“专业人士”为幌子进行诈骗的案件。
欲内购“员工价”商品却被通知买了游戏点券
有市民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找公司内部员工下单购买商品,交易完毕却发现银行卡内余额全都被充值了游戏点券,这是怎么回事?
近日,市民宁女士就在生活当中遇到了这样一件离奇的事情。
闵行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侦破了一起以所谓通过“内购”方式进行的网络诈骗的案件。
今年3月26日,市民宁女士来到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虹桥龙柏派出所报案,称自己通过某知名二手物品交易APP认识了一名自称是电子科技公司员工,对方号称能够以8.5折的优惠帮她购买商品。经过对方要求,宁女士添加了卖方的微信号。
在沟通中,卖家以需要使用特定账号下单为由,让宁女士提供账号密码,以及收到的相关短信验证码和手机屏幕验证码。
提供完信息以后,卖家又以需要刷机为由敦促宁女士将手机切换至飞行模式,她也不假思索地照做了。
等宁女士将手机再次连上网络后,却接到一系列的银行短信提醒。信息显示,当天17时22分许,她的账户以每笔648元,连续支付14笔共计9072元用于充值某款网络游戏。宁女士觉得很奇怪,想要买的东西没买到,却充值了与自己无关的游戏。等她想再联系卖家时,发现已经被对方拉黑。宁女士于是报了警。
接到报案之后,虹桥龙柏派出所反诈警组民警立刻开展调查,确定了在APP上发布信息的葛某身份信息,并于8月20日在浙江金华将葛某抓获。随后,警方又发现了另一名共同实施诈骗的嫌疑人孙某,反诈警组民警即奔赴四川省将涉案人员抓获。
经查,孙某与葛某通过某知名二手物品交易APP等网上平台上冒充电子科技公司员工,以代购商品的名义骗到被害人的账户信息,再通过被害人账户替人充值游戏点券收取返利。
目前葛某、孙某已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经进一步调查,孙某与葛某共涉嫌作案7起,涉案金额总计8万余元。
冒充专家诳他人投资群里9成都是“自己人”
今年8月底,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指导下,闵行警方通过缜密侦查在本区某住宅楼,抓获一个以投资虚拟币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专案组通过前期掌握的线索,对本区某商务楼开展排摸。通过排摸工作发现该住宅楼4层楼的某公司存在结伙诈骗的嫌疑,专案组决定在充分掌握证据后开展集中抓捕。通过一个多月的工作,8月25日,专案组展开行动并当场抓获正在实施犯罪的嫌疑人35人。
警方在现场发现了用于作案的电脑和手机,几乎每一位“业务员”都有1台电脑和5部手机的标准配置。
经审讯,该诈骗团伙以电话、微信寻找有投资虚拟币意向的潜在被害人,将其拉入投资微信群,并诱骗被害人下载“bitex”“back”“bitbank”平台进行虚拟货币投资,骗取被害人投资本金,实施诈骗犯罪。
记者了解到,在所谓“兜售”的过程中,“业务员”都会将被害人拉进一个微信群。微信群里会有专家、买手畅聊所谓“数字货币”的投资诀窍。警方表示,在这种微信群里,除了介绍入门的“业务员”的微信号外,9成以上的微信账号均是嫌疑人账号。
“业务员”拥有的5部手机不仅可以联系更多被害人,还可以为实施诈骗提供条件:嫌疑人不仅会假扮专家分析数字货币的趋势,还会假扮其他投资人在微信群里表示“亲测有效”,促使被害人将其他网络购买的数字货币转入到他们提供的交易所内。几乎所有“业务员”都明确知道:“群里很多人都是公司的人”。
目前,戴某、张某、郭某等21人因为涉嫌诈骗罪已被闵行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团伙共涉案十余起,涉案金额逾80万元,涉及被害人多达100余人,现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