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海报里的英雄》,近日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
节目以《狼牙山五壮士》《南京!南京!》《太行山上》等优秀抗战影片的经典海报为切入点,由海报引入电影片段,又由电影向舞台再现延伸,将英雄故事及历史事件生动地在观众面前展开,使英雄更加立体可感。节目共分中流砥柱、英雄气概、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必胜信念五期。
《海报里的英雄》
类型:人文历史类综艺
制作公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
首播时间:2020年8月30日
播出平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央视网期数:5期
内容简介:
节目通过十张海报,二十个故事,七十五位嘉宾的演绎,在经典电影中带领观众重温抗战历史,缅怀抗战英雄,唤醒红色记忆,宏扬民族精神以及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主权和尊严所建立的伟大功勋。
海报,是一部电影的窗口,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电影中英雄人物的风采,而电影海报是电影精髓的凝固瞬间。《海报里的英雄》以海报为切入点,以海报中的英雄形象为线索,逆向回溯,回到电影、回到历史,回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民英雄。节目通过将海报与不同艺术形式嫁接,链接出更广阔的主题,以全新的方式再现了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
节目由多位艺术家和备受大众喜爱的演艺界明星讲述及表演,以老电影的海报呼唤人们对抗战岁月的记忆、对英雄的缅怀。《海报里的英雄》将情景剧、舞台剧、音乐、主题曲大合唱、专家访谈融为一体,利用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多媒体舞台元素让节目既具观赏性又不失感染力。舞美设计大胆创新,以40根立柱构成的碑林矩阵和由25块数控升降屏幕构成的3个环形结构组成了多变的舞台空间,最终众多元素合力使得节目在电视表达上形成了变化无穷的可能性。
《海报里的英雄》一大亮点是戏剧式的情景再现。第一期节目选取经典影片《狼牙山五壮士》和《红高粱》。围绕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这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节目将焦点放在宋学义、葛振林两位战士幸存之后的经历,创作短剧《归来》,“续写”壮士传奇,展现了两位战士在那场壮烈战斗后,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以不同方式持续奋斗的一生,让观众看到了更多的英雄故事。短剧《红高粱》将电影中经典片段祭酒、埋酒坛袭击日军等情节进行再度创演,再现了抗战时期英勇朴实、敢爱敢恨的中国普通老百姓缩影。情景短剧《黄桥记忆》,生动演绎了黄桥少女兰子与勤劳勇敢的烧饼店老板顺子哥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不仅映射出那个年代最真实的模样,而且再次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军民团结之歌。
《海报里的中国》每期60分钟,导演们想尽办法让每一秒和每一帧都承载更多的信息。在《铁道游击队》这一期中,嘉宾演员王洛勇在访谈中说道,“我的父亲就是当时铁道游击队中最小的队员,我的爷爷奶奶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本人杀害,当时父亲年纪还很小,是邻居大叔带着他逃出南京,一路往北,最终在山东枣庄,跟随上了游击队。一位女同志带着他做掩护,通过敌人关卡,去送情报,又锻炼他跟着铁道游击队一起扒火车,后来才知道这个女同志就是电影里的‘芳林嫂’。”父亲对他讲那时候武器很差,人得靠那股劲儿,父亲经常唱一首歌:“他的冲锋枪,我的本领强,七十二发子弹上了膛,战场上它就把话讲,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一边唱着,王洛勇的眼中有了泪光。
在后面的情景剧《微山湖》中王洛勇饰演一名八路军,在舞台上与父亲参军的经历穿越时空重叠在了一起。正是由于导演在前期采访时发掘了王洛勇父亲的故事,通过艺术化的编排,才让这一段落的蒙太奇有了真实的感人力量,一个嘉宾就能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继往开来的意蕴。
《海报里的英雄》不仅让观众看到历史影像中的英雄,也让观众看到了今天的英雄群体。从现在的“狼牙山五壮士连”官兵每天点名仍从五壮士点起、全连齐声喊“到”,到大阅兵中由张海青和赵冀鲁少将领队的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从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和白衣天使,再到抗洪救灾中的人民子弟兵,他们虽是普通人,但都散发着英雄气。
看海报里的英雄,听英雄们的故事,在光影交错中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身边发现英雄。
(栎之/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