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本市将依托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优势,立足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构建“7+5+4”为重点的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并落实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所谓“7”,是指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七大”前沿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地位,以重点“布局”带动“全局”,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等前沿产业,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创新发展的“点火器”。
“5”,是构筑具有全球辐射力的“五大”现代服务产业集群。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为导向,重点发展以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为代表的高能级服务业,提升上海在全球贸易、金融、航运、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功能和辐射能力,打造辐射全球的“服务器”。
“4”,是构筑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四大”开放创新经济业态。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探索发展以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蓝色经济为特色的开放创新经济业态,打造赋能驱动的“加速器”。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在市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片区针对“7+5+4”产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企业,落实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介绍,在新片区整体规划873平方公里范围,以临港环湖核心区为重要链接点,着力建设两港发展带(发挥空港海港南北联动优势)、沿湾发展带(重点链接国际创新协同区、特殊综合保税区、前沿产业集聚区和星火开发区),打造新兴产业创新走廊(由东南向西北串联布局前沿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创新服务),差异化布局多功能产业组团(包括万祥书院、四团海港、奉城青村、金汇等),形成“两带一廊多组团”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同时,依托沿湾沿海大通道大枢纽的“有形链接”和新平台新要素的“无形链接”,联动长三角区域发展。
同时,聚焦119.5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率先集聚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功能性的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前沿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国际创新协同区、特殊综合保税区、南北两翼功能区,争取实现“三个早”,即早出形象、早出功能、早出成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