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P2P等非法集资案件中如何追赃挽损?世行报告中,中国在执行合同等领域已接近或位于全球最佳实践的前沿,秘诀在何处?这些都与市人大代表们的“金点子”密切相关。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市检察院共收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 15件,现已全部办理完毕。市高院共收到代表建议51件,其中主办25件,目前主办件也已全部办结。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书面审议了市高院与市检察院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多部门携手攻坚办案难点
市检察院表示,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作,主动走访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汇集各方智慧,共同研究解决办理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近年来,P2P等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如何追回集资参与人的投资款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市人大代表柏万青就P2P等非法集资案件追赃挽损工作提出建议。
上海市检察机关在办理非法集资案件过程中,坚持依法严惩犯罪与追赃挽损并重,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追赃追赔、资产处置工作,尽力减少投资人损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推动追赃挽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检察院联合市高院、市公安局出台《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易贬值易损毁财物先行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易贬损财物先行处置机制;提前介入重大案件,引导公安机关依法对涉案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发挥法律监督职能,追捕追诉涉案人员,及时追缴相关违法所得;落实宽严相济司法政策,鼓励犯罪嫌疑人主动退赃;通过协调债权转股权、参与分配执行款等方式,探索实践追赃挽损新路径。2019年12月以来累计在检察环节追赃挽损11.5亿余元。
让“金点子”变成“金钥匙”
上海检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跟踪问效。聚焦代表重点关注的领域,以问题为导向持续跟踪落实,把代表建议的“金点子”变成推动工作的“金钥匙”。围绕检察建议工作,2019年市检察院积极回应代表关切,深化检察建议公开宣告等制度,努力提升工作质效。
今年许丽萍代表对推进检察建议刚性落地提出建议,根据其中“修改完善地方制度性文件,进一步明晰责任,体现刚性要求、量化要求”的建议,市检察院积极落实推进检察建议工作,于今年3月制定出台《上海市检察机关加强检察建议督促落实统管工作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要求全市检察机关成立“检察建议督促落实工作分析督导小组”,对检察建议落实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分析研判、定期报告和通报。下一步,本市检察机关将在执行《实施细则》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对检察建议制发后的情况分析。同时,及时向最高检反馈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
除此之外,市检察院还举办优秀检察建议评选活动,邀请代表担任评委,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今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评选出12件社会治理类优秀检察建议,上海获评2件。
上海法院让建议这样落地
代表建议是代表深入调查研究、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切入点准、针对性强,对于上海法院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上海高院不仅关注建议答复,更强调将办结后建议的落实与各项工作一体推进。
比如,许莺、金缨、蒋纯禹、陈峰代表提出的代表建议涉及立案和纠纷多元化解,市高院将建议落实完全融入到法院工作中,推动在线诉讼服务和在线庭审常态化,1-8月全市法院共完成在线立案41.73万件,办理网上信访6965件,开展在线庭审2.57万场。
同时,本市加快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开发应用“上海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在线委派委托调解案件4.86万件,调解成功1.83万件,调解成功率37.66%。
而执行亦是法院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刘正东、钱翊樑、高峰、宋妍、赵蓉、姚海嵩代表提出的建议都涉及执行工作,为此市高院狠抓建议的落实延伸,强化执行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开展线上查询、查封、冻结、扣划等工作,稳妥推进线下执行,实现执行工作“全覆盖”“不间断”,1-8月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14.47万件,同比上升7.93%;首次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98.96%,排名全国第一。
针对吴梦秋、陈峰、郭康玺、钱翊樑等代表提出的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市高院从出台司法文件、抓好制度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逐项予以回应,推动工作的落实,成效明显。7月27日,世行发布专题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在执行合同等领域已接近或位于全球最佳实践的前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