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出租前房屋必须先通过审批,租户在统一平台登记后方可入住,这听起来不像是在租房,反倒是像住酒店?在金山区亭林镇东新村,正在试点推行农村出租屋“旅馆式”服务管理。出租屋实行“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租房客必须通过东新村村委会的农村出租屋管理服务总台,才能看房、签合同。通过这一措施,居民的房子安全了,租金也上涨了,租户也能住得放心、满意。
据悉,今年以来金山区刑事案件破案率72.1%,居全市第一。全区报警类“110”同比下降12.5%,盗窃类同比下降30.9%,绝对数全市最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24.7%,远高于全市平均降幅。今年6月,金山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
村民出租屋变“旅馆”,治安好一半
“原来一间房租金不到300元,现在普通的房间也能租到600多元了,这样的管理对我们来讲,不仅安全不用担心,收入也提高了。”金山区亭林镇东新村村民卫静华,高兴地和记者说道。而她口中的管理,正是金山区亭林镇东新村试点推行农村出租屋“旅馆式”服务管理。
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起,东新村试点推行农村出租屋“旅馆式”服务管理,出租屋实行“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绿牌为符合条件,准予租赁;黄牌为限期三个月内整改,符合条件后准予租赁;红牌为禁止租赁,整改到位后方可租赁,租住在红牌出租屋内的外来人员不予办理居住证。不仅如此,房屋出租的“操作”也有了变化:过去租房客通过中介直接联系房东,现在租房客必须通过东新村村委会的农村出租屋管理服务总台,才能看房、签合同。
卫静华家大门旁悬挂的绿牌十分显眼,然而,想要拿到这张绿牌,准予“上岗”并不容易。据《亭林镇农村宅基地房屋租赁安全验收标准》显示,必须满足电动车规范充电、公共区域安装监控、电表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卧室内禁止使用明火等7个条件。
记者走进卫静华家出租屋,可以看到门前的停车棚里,租户的电动车正在通过墙上的充电桩充电,这样也避免了租户将车推进房屋里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房屋里,每一层楼都有供这层楼租户共用的厨房,每个插头都有不同房间的标识,租客们做饭再也不必跑到自己房间。
据卫静华介绍,她家有多间出租房,以前曾发生过租客盗窃事件,这一度让她非常头疼:“现在经过管理服务平台介绍来的租客,都要经过身份信息审核,如果发现不良信息,工作人员会告诫我们尽量避免出租,让我们安心很多。”
而这一举措背后的原因,和东新村的人口结构密切相关。亭林镇党委书记张伟东告诉记者,东新村是个典型的人口倒挂村,吸纳了大量来沪务工人员。“亭林镇共有15个行政村、292个村民小组,近3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在宅基地出租屋里。”廉价的农村宅基地出租屋成为首选,出租房屋管理也成为治安难点问题。
在东新村,户籍人口仅3800多人,但外来人口有1.2万余人,村里对外出租的房间多达4600间。“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出租屋管理水平不一,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东新村党总支书记王春欢介绍。以前哪怕只是一桩小额盗窃案,就会引发租户与房东、租户与租户之间的许多矛盾。为了规范出租屋的管理,村里想到了“旅馆式”登记的方法。
经过一年多试点,东新村出租房屋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100%,刑事立案同比下降38.9%,盗窃案件同比下降82.85%。当前这一做法正在金山区全区推广。
“宅基管家”、“法律明白人”打通政法服务“最后一米”
廊下镇光明村五组,埭中间有两户村民相隔8米,地势低,两家从无往来,建成道路贯通的“美丽一条埭”成为难题。这时“宅基管家”娄建明出来“穿针引线”,上门做思想工作,牵头召开户代表会议,最终大家达成共识,贯通了全埭,化解了矛盾。
要想实现“村民事村民议、埭上事埭上解”,活跃在埭头的乡贤能人是不可或缺的基层自治力量。事实上,近年来,光明村村委会为每个村民宅基安排1位乡贤担任宅基管家,全村50余个宅基个个都有“宅基管家”。村下放权力赋予“宅基管家”联络员、调解员、引导员、监督员职责,形成了村域社会治理的前哨工作队伍。该村还建立了《光明村宅基管家议事流程》等规章制度,确保“宅基管家”真发挥作用、发挥大作用。
类似“宅基管家”,金山还有由村居党组织牵头搭建的“巷邻坊”“吾爱吾家议事会”“法律议事堂”“乡贤参事会”“百姓公堂”“老娘舅屋里厢”“商圈治理共同体”“星火驿站”等平台,老百姓通过这些议事平台,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据了解,从去年起,金山区就在全区村(居)推广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治一体”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不仅有“宅基管家”,金山“法律明白人”也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近日,朱泾镇南圩居民区137栋二楼以上的10户居民心头的一桩糟心事终于落了地。前不久,社区内正在进行公房修缮,因施工方操作不当造成该栋排污管堵塞,二楼以上住户家家污水漫溢,加之天气闷热气味难散,这10户居民怨声载道,抵触情绪强烈。“这天气这么热,家里都被污水熏透了,根本没法住,要我们怎么办?”有居民向社区居委反映。
南圩社区法律诊所的徐国贤是远近闻名的调解骨干,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作用,与居委会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疏导工作。成功说服受损居民继续支持修缮工程,施工方也及时赔偿了各项损失。
只有把矛盾和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社区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和谐。在金山,像徐国贤这样的“法律明白人”越来越多。据悉,金山区正在实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推动基层法治创建。除此之外,金山构建了“1+11+234+N”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打造枫桥式“综治中心”、“人民满意”的信访窗口,推进公安综合窗口进驻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推行“律师六参与”“村村有顾问,事事依法行”,将政法服务资源下沉到最基层,真正打通政法服务的“最后一米”,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盯”住10个专业市场 实现883处安全隐患“清零”
金山区山阳镇亿横建材市场,曾经是金山市民心目中“脏乱差”的典型。因疏于管理,这家建于2002年的市场内违规店招店牌多、违章建筑多、车辆停放乱,市场内近160个店铺出租用作仓库,存在不小安全隐患。
去年6月,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下沉金山督导时暗访此处,提出整改意见。金山区即知即改,集中整治了415处安全隐患和违章搭建,重新规划停车位,安装技防设施,市场实现封闭式、智能化管理。“我们居住在亿横建材市场内已10多年,现在市场内环境整洁了,安全隐患也少了,营商环境更好了。”居住在亿横建材市场内的张先生高兴地说。而在全区范围内,金山区举一反三,对全区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多、业态质效低的10个专业市场开展专项治理。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滚动治理,排查出的883处安全隐患全部清零,市场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而类似这样的精细化平安治理,在金山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据了解,金山区近三年投入近6.8亿元资金,建设“雪亮工程”“智慧公安”社区智能安防,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达每平方公里40个,24小时全天候守护城市和人民安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大大提升了破案率,今年以来金山区刑事案件破案率72.1%,居全市第一。全区报警类“110”同比下降12.5%,盗窃类同比下降30.9%,绝对数全市最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24.7%,远高于全市平均降幅。
今年6月,金山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金山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小组,率先出台实施方案,率先制定系列配套工作制度,率先实体化专班运行。同时,将市域社会治理纳入金山区“十四五”专项规划,纳入区、镇两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查内容和部门、街镇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