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谢钱钱
通讯员 张熠
本报讯 昨天下午,上海市普陀区互联网企业合规共识框架签约仪式暨普陀区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基地首届论坛在普陀区检察院举行,30家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共同签署《普陀区互联网企业合规共识框架》。据悉,这也是首次上海司法机关牵头促进企业合规共识的建立,合规体系建设不再是企业的“独角戏”,而是企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有机互动。
据悉,框架就防范互联网行业系统风险,相关司法机关、政府部门注重发挥引导、监督作用,激励互联网企业合规经营,服务保障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达成共识。如何进一步发挥落实好框架中的条款内容?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龚培华建议:“找准检察机关在企业刑事合规中的定位,通过精准制发合规检察建议、依法公正用好检察裁量权、积极参与企业合规管理活动来发挥检察机关在企业刑事合规中的重要作用。”
合规制度就是通过法律规范角度审视互联网企业的运营,避免可能发生的刑事违法行为。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的安全威胁和刑事案件呈现出高发态势。由于企业刑事风险具有严重性和延伸性,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涉案人员可能会被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预防和警示企业远离犯罪“雷区”显得格外重要。
此前,普陀区检察院便发布《互联网经济领域检察白皮书》与《互联网企业常见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提示》、设立专家智库、探索多方合作机制、筹建网络犯罪研究基地的基础上,推动建立普陀区互联网企业合规共识框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