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电瓶车“飞线充电”为何难斩断?

今年上海电瓶车火灾超前3年总和,检方呼吁多部门共治,加强执法刚性

本文字数:3189

左图:一起电瓶车火灾事故现场。右图:检察官调查中发现的违规充电电瓶车黄浦检方供图

  □法治报记者  夏天

今年以来,上海已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381起,火灾起数已超2017年至2019年3年总和,其中90%的事故由充电引起。相关主管部门则在监管中发现,电瓶车违规充电存在易反复、易回溯现象,给监管带来难度;而全市1.3万余座居民区中,也尚有3/4不具备电瓶车集中充电条件。在老旧小区众多、外卖人员聚集的中心城区黄浦,电瓶车火灾隐患尤为受到各方重视。

日前,上海市检察机关一方面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了中心城区电瓶车违规充电治理难题,同时还携手公安机关,邀请消防、市场监管、街道等各相关部门坐到一起,共话“斩断飞线”的公共安全议题,探索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执法刚性,提升全链条治理效能,以进一步攻克顽症。

今年电瓶车火灾超前3年总和

今年4月11日,黄浦区新昌路541号发生一起申通快递电动自行车过充导致的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6.6万余元。

在黄浦,由外卖快递电瓶车引起的火灾,此前就有发生。2019年7月10日上午9时16分、7月11日凌晨4时42分,短短24小时内,西藏南路1374弄西凌新村连续发生两起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当事人为同一名“饿了么”外卖骑手。

记者从来自黄浦区部分街道的基层巡查人员处获悉:黄浦区老旧小区多,房屋结构和消防设施老旧(甚至还存在许多砖木结构的房屋)、人流量大、人员居住密集,消防安全本就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再加上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高度发达,吸引了大量快递外卖行业的从业人员就近居住,电动自行车成为居民们日常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随之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成倍增加。

而在全市范围内,据上海市政府召开的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综合治理工作部署披露,今年以来上海已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381起,同比上升超130%,造成20人死亡,火灾起数已超2017年至2019年3年总和(302起),亡人数也超过前3年的总和(17人),且造成16人受伤,分别占全市火灾总数的12.87%,亡人总数的41.7%,伤人总数的40%,火灾起数、亡人数均呈现密集爆发态势。消防部门表示,自2012年以来,电动自行车火灾已成为上海最多见的火灾类型之一,本市的电动自行车火灾90%是在充电时引起的。

目前,上海将开展为期2个月的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综合治理。但行政部门也发现,电瓶车违规充电现象存在易回溯、易反复的问题。事实上早在2018年,国务院安委办就专题部署过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综合治理工作。但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日益普及,电动自行车因违规充电导致火灾频发的情况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这些问题根源在哪?

检察建议推动“飞线治理”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也聚焦着城市公共安全的公益诉讼议题。据上海检方披露,基于电瓶车飞线充电这一严峻形势,今年5月,全市检察机关已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引导各方再次聚焦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进一步攻克顽症,将这项工作常抓不懈。

记者从黄浦区检察院获悉,今年5月以来,该院按照上级检察机关调研排摸、分段推进、重点攻坚的要求,对黄浦区十个街道的四十多个小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无一例外存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

从现场取证的照片中可以发现,最集中、最常见的就是飞线充电现象。另外就是物流、快递配送点经常成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集中场所,多辆电动自行车共用一个接线板,产生安全隐患。还有居民的自觉意识也不强,一些已经设置集中充电场所的小区,仍存在部分居民“飞线充电”等违规现象。

针对普育西路112弄一户居民因飞线充电导致小型火灾事故,以及半淞园路街道多个老旧小区均未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和集中充电设施,飞线充电频现,存在较大消防隐患的情况,黄浦检方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就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治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违规行为,设置集中停放场地和集中充电设施,联合公安、消防、应急等部门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出建议。

对此,被建议单位积极回函,表示已指导居委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和督促整改,并协调公安、城管、房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涉嫌违法群租的场所开展集中整治。此外,该街道还结合“智慧社区”“美丽家园”建设,拟安装集中充电桩方案,并在普育西路112弄及周边小区更新灭火器、加装挂壁式灭火器箱,提升该地区应急消防能力。

6月以来,黄浦检方开展回头看活动,对飞线充电消防安全整治进行跟踪落实。经走访半淞园路街道下辖的市民新村、车站支路小区等多个老旧小区,发现普育西路112弄正在施工安装集中充电桩,未见到飞线充电现象。同时排查各小区“三合一”场所、违法群租现象,经蹲点暗访、询问群众,获悉已拆除隔间2间,清理高低床床铺17张,更新灭火器82只,新安装挂壁式灭火器箱41个,有效降低消防安全风险,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以半淞园路街道为起点,黄浦检方还调研全区十条街道飞线充电情况,再立案2起,并向南京东路街道制发检察建议1件,在整治违规行为、设置集中充电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议将禁止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纳入社区居民自治公约,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多方共话“斩飞线”:

多部门需合力,执法要更刚性

“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将隐患消除在末端。”日前,黄浦检方依托由该区首创、区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和区检察院院长挂帅的行政监督办公室作为平台,携手区公安分局,召集消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及各街道,共话“飞线治理”的心得、难点和对策。

“居民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小区电瓶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是硬件方面急需抓紧的两块。”黄浦区消防部门在会议上指出,“应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并延伸排查力度,强调‘隐患就是事故’意识。”

但来自公安机关的数据显示,在全市1.3万余小区中,仅1/4具备电瓶车集中充电设施,普及工作仍任重道远。

对此话题,来自打浦桥街道的代表提供了在该街道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运用了小区公益基金,成功安装了一些集中充电设施。同时我们应用了技防支持,在居民楼电梯中装备了安全阻断设备,防止住户带电瓶车进楼入户。”

来自豫园街道的代表提出建议:“对于集中充电和技防设备,应持‘应装尽装’态度。同时,可探索运用标准等更刚性的条文,对相应设施的安装予以保障。”

“有时我们刚干涉了一名飞线充电者,可不到2小时,他又卷土重来了。”豫园街道代表还指出,基层巡查收效不高,与处罚力度较弱、违法成本低息息相关。“只有把他们‘罚痛’了,例如罚的钱累计都能买辆新电瓶车了,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而来自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经验也显示:不法商户出售、使用非标或伪劣电池和充电设备,是引起电瓶车火灾的根源。但在执法过程中,由于这些设备价值有限,达不到相应处罚标准,因此往往难以开出罚单。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对拼装、加装电瓶车也存在检查难点。

对于各方观点,黄浦检方提出,市场监管部门应协同公安机关强化开展电动自行车生产、流通领域综合治理,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不合格车辆、电池、充电器、配件等流入市场,杜绝拼装、改装、加装等不合格车辆流入市场,及时发布警示信息,不断规范市场秩序。

而公安机关应加大路面执法,严查无牌无证、改装电动自行车,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各街道作为基层落地部门,应协同消防救援、公安机关等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居民社区加大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技防物防改造解决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加强针对性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群众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意识。

“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监管是一个全链条式工作,涉及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仅靠一两家部门难以起到根治的效果。”检方呼吁,市场监管、公安、消防救援、应急管理和街道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全链条式开展综合治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电瓶车“飞线充电”为何难斩断? 2020-10-21 2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